18小说网 www.18xs.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阁而得册封,只给半俸,尚有可说;如今亲王册封即给全俸,何以公主需要迟滞几年?”
钟同等狠狠地瞪了一眼李贤,李贤转过脸,无视。
好吧,谁让汪太后自己有三个亲闺女呢?好在此外就是常德公主算嫡出,其他的都是庶出,也没几个,倒也养得起,而且公主不是亲王,只养一代人;另外顺德公主虽然去世,但驸马石璟还在,这个工资也要给的,当然就要打对折。
同时明确的还有公主的嫁妆。以常德公主为标准,当然嫡公主、长公主要多一些,最高就是宝庆公主的标准——以前是没有的,所以宝庆公主的嫁妆比姐姐们多出很多。
重庆公主的嫁妆外加俸禄不少;此外,汪舜华作为婶娘,也给了添妆。因此比起其他的郡主、县君、乡君,格外醒目。
沂王已经十八岁,由他亲自送姐姐到公主府与姐夫完婚。
清平侯吴玺与同样养在宫里的成国公朱勇遗孤晓霞,同病相怜,自来互相倾慕,汪舜华很痛快的答应了这门婚事,赏赐丰厚;平乡伯陈政则迎娶襄城伯李珍幼女贞贤,都是忠烈之后,门当户对。
其实汪舜华曾经打算招陈政为驸马,将隐帝的幼女宜兴公主许给他,陈政赶紧向汪舜华求娶李贞贤,汪舜华只得依了他。
襄城伯家族都是外貌协会资深会员,不过哥哥因为貌丑无缘爵位,也很难说一门俊秀。贞贤的容貌并不出众,尤其在名花如云的后宫,好在自来青梅竹马,虽说不上情真意切,到底知根知底,想来陈政并不会怠慢了她。
汪舜华叹息了一声,陈政为了避免和隐帝系扯上关系,也算耗费心机。不过这年头男尊女卑,同样是伯爵家出来的,同样忠臣之后,李贞贤进了陈家的门,就要老老实实当诰命夫人;陈政若不喜欢大老婆,可以名正言顺的纳妾,光是朝廷认证的就有一个,至于其他的,只要你养得起。
陈政是陈怀的孙子。祖父战死于土木堡,父亲陈辅袭爵,没几年也过世。陈政和张懋同庚,自幼养在宫里,性格端方。历史上镇守两广十九年,熟诣夷情,虽不能殄绝草窃,也能杜绝货赂。
还是让襄王带着大家去天寿山上坟,然后去太庙和旌忠祠告祭,过了端午节,大家又收拾启程了。汪舜华让襄王送了一程,回头接着商量宗室的事。
已经定下了宗室入京定居,新封的宗室们还是回国,原因很简单——朝廷还没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这两年朝廷集中精力进行土地人口清理和妇女解放,还有打击私盐,北京城的土木工程也不少——太仓扩建、贡院改建、宗学建设等等,实在没有多余的功夫了。
好在这些事情都已经完成,但是城墙还在拉线,外城还在规划、土地还在并购,真的不能一步到位。
此外,宗学的书籍纂修也是个大问题。两朝实录到现在都还没有修成,《永乐大典》重录更是遥遥无期;又要抽出人去修教科书,要命的是这些书籍根本不是翰林院那几个毛头小子能修出来的,那就扔给集贤院,但是集贤院的老先生们身体情况怎么样不好说,人家还要给皇帝上课、还要参与国家大政的决策、还要培养朝廷后进;对了,这两年地方上有事,也要让他们拖着一把老骨头去压阵。
在这种情况下,宗室们的教材遥遥无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但是这回考封暴露得太彻底,而且地方上的事情也差不多了,于是汪舜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教材修好!
此前其实已经出了要点大纲,但不等于目录,怎么出书,甚至编什么书就要好好斟酌了。
首先,文学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就算最粗略的划分,那也是诗和文,以下又要划分为若干小类,怎么选文章就是一个问题;然后,文学不仅包括作品本身,还包括文学史,这就比较麻烦了。每代史书都有艺文志和文苑传,但只是介绍重要作家和文集名,没有系统性。现在就要编撰一部文学通史,总结文学的发展规律、各朝代的时代和文学特征,以及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此外,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都是有的,现在被合称为“小学”,不过大家不是很感兴趣,毕竟都是学治国理政的,这种东西太花时间和精力,而且用处不是很大;但是《平水韵》是要知道的,否则你就没法写诗词,虽然不考你的写作,但要考你的基本功;还有就是文论,不过有《诗品》和《文心雕龙》就够了。
总结起来,这部分需要四套书,一是文章选和诗词选,二是文学通史,三是韵书、四是文论,后面两种有现成的,拿来就用。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样前无古人的浩大工程,要在几年内编出来,还要让天下读书人都服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侍读学士江朝宗急的抓耳挠腮。
比文学更麻烦的是历史。二十三本史书在那里摆着——现在没有二十四史的提法,但那么多史书,官修私修的一目了然;可这么多书,你不可能全拿去砸,就算集贤院大学士陈循和詹事府詹事倪谦,也不敢说自己以前已经通读过。
好在历朝历代的大致脉络还是知道的,但怎么编排、编排些什么就很值得商榷了,肯定不能只把皇帝的年号之类的列上去,而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实在太抽象,太为难人,写出来也不能服众,那么退而求其次,规律什么的让读书人自己去探讨,只要写出历史发展的脉络就行,那么就包括朝代更迭、重大事件和典章制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致情况——这也是个大工程。侍讲学士杨守陈同样大喘气。
既然都有问题,那么一起坐下来研究探讨,顺便也把礼部、詹事府、国子监的叫回来,一起商量,看怎么来比较好。
地理就把《寰宇通志》拿出来删改一下,再结合这两年改革的进去,这个由侍读孙贤主持就成,难度不大。
《算学》被交给了吴敬,丘浚已经提点过,这本书编得好,就升为五品郎中。
出阁而得册封,只给半俸,尚有可说;如今亲王册封即给全俸,何以公主需要迟滞几年?”
钟同等狠狠地瞪了一眼李贤,李贤转过脸,无视。
好吧,谁让汪太后自己有三个亲闺女呢?好在此外就是常德公主算嫡出,其他的都是庶出,也没几个,倒也养得起,而且公主不是亲王,只养一代人;另外顺德公主虽然去世,但驸马石璟还在,这个工资也要给的,当然就要打对折。
同时明确的还有公主的嫁妆。以常德公主为标准,当然嫡公主、长公主要多一些,最高就是宝庆公主的标准——以前是没有的,所以宝庆公主的嫁妆比姐姐们多出很多。
重庆公主的嫁妆外加俸禄不少;此外,汪舜华作为婶娘,也给了添妆。因此比起其他的郡主、县君、乡君,格外醒目。
沂王已经十八岁,由他亲自送姐姐到公主府与姐夫完婚。
清平侯吴玺与同样养在宫里的成国公朱勇遗孤晓霞,同病相怜,自来互相倾慕,汪舜华很痛快的答应了这门婚事,赏赐丰厚;平乡伯陈政则迎娶襄城伯李珍幼女贞贤,都是忠烈之后,门当户对。
其实汪舜华曾经打算招陈政为驸马,将隐帝的幼女宜兴公主许给他,陈政赶紧向汪舜华求娶李贞贤,汪舜华只得依了他。
襄城伯家族都是外貌协会资深会员,不过哥哥因为貌丑无缘爵位,也很难说一门俊秀。贞贤的容貌并不出众,尤其在名花如云的后宫,好在自来青梅竹马,虽说不上情真意切,到底知根知底,想来陈政并不会怠慢了她。
汪舜华叹息了一声,陈政为了避免和隐帝系扯上关系,也算耗费心机。不过这年头男尊女卑,同样是伯爵家出来的,同样忠臣之后,李贞贤进了陈家的门,就要老老实实当诰命夫人;陈政若不喜欢大老婆,可以名正言顺的纳妾,光是朝廷认证的就有一个,至于其他的,只要你养得起。
陈政是陈怀的孙子。祖父战死于土木堡,父亲陈辅袭爵,没几年也过世。陈政和张懋同庚,自幼养在宫里,性格端方。历史上镇守两广十九年,熟诣夷情,虽不能殄绝草窃,也能杜绝货赂。
还是让襄王带着大家去天寿山上坟,然后去太庙和旌忠祠告祭,过了端午节,大家又收拾启程了。汪舜华让襄王送了一程,回头接着商量宗室的事。
已经定下了宗室入京定居,新封的宗室们还是回国,原因很简单——朝廷还没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这两年朝廷集中精力进行土地人口清理和妇女解放,还有打击私盐,北京城的土木工程也不少——太仓扩建、贡院改建、宗学建设等等,实在没有多余的功夫了。
好在这些事情都已经完成,但是城墙还在拉线,外城还在规划、土地还在并购,真的不能一步到位。
此外,宗学的书籍纂修也是个大问题。两朝实录到现在都还没有修成,《永乐大典》重录更是遥遥无期;又要抽出人去修教科书,要命的是这些书籍根本不是翰林院那几个毛头小子能修出来的,那就扔给集贤院,但是集贤院的老先生们身体情况怎么样不好说,人家还要给皇帝上课、还要参与国家大政的决策、还要培养朝廷后进;对了,这两年地方上有事,也要让他们拖着一把老骨头去压阵。
在这种情况下,宗室们的教材遥遥无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但是这回考封暴露得太彻底,而且地方上的事情也差不多了,于是汪舜华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教材修好!
此前其实已经出了要点大纲,但不等于目录,怎么出书,甚至编什么书就要好好斟酌了。
首先,文学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就算最粗略的划分,那也是诗和文,以下又要划分为若干小类,怎么选文章就是一个问题;然后,文学不仅包括作品本身,还包括文学史,这就比较麻烦了。每代史书都有艺文志和文苑传,但只是介绍重要作家和文集名,没有系统性。现在就要编撰一部文学通史,总结文学的发展规律、各朝代的时代和文学特征,以及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此外,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都是有的,现在被合称为“小学”,不过大家不是很感兴趣,毕竟都是学治国理政的,这种东西太花时间和精力,而且用处不是很大;但是《平水韵》是要知道的,否则你就没法写诗词,虽然不考你的写作,但要考你的基本功;还有就是文论,不过有《诗品》和《文心雕龙》就够了。
总结起来,这部分需要四套书,一是文章选和诗词选,二是文学通史,三是韵书、四是文论,后面两种有现成的,拿来就用。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样前无古人的浩大工程,要在几年内编出来,还要让天下读书人都服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侍读学士江朝宗急的抓耳挠腮。
比文学更麻烦的是历史。二十三本史书在那里摆着——现在没有二十四史的提法,但那么多史书,官修私修的一目了然;可这么多书,你不可能全拿去砸,就算集贤院大学士陈循和詹事府詹事倪谦,也不敢说自己以前已经通读过。
好在历朝历代的大致脉络还是知道的,但怎么编排、编排些什么就很值得商榷了,肯定不能只把皇帝的年号之类的列上去,而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实在太抽象,太为难人,写出来也不能服众,那么退而求其次,规律什么的让读书人自己去探讨,只要写出历史发展的脉络就行,那么就包括朝代更迭、重大事件和典章制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致情况——这也是个大工程。侍讲学士杨守陈同样大喘气。
既然都有问题,那么一起坐下来研究探讨,顺便也把礼部、詹事府、国子监的叫回来,一起商量,看怎么来比较好。
地理就把《寰宇通志》拿出来删改一下,再结合这两年改革的进去,这个由侍读孙贤主持就成,难度不大。
《算学》被交给了吴敬,丘浚已经提点过,这本书编得好,就升为五品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