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诡异事件记事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节
X市是一座不大的城市,但是却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支持,因为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抗战年代,这个少数民族的领头人带着寨子里所有的壮年族人,扛着自制的土枪,从大山里走了出来,配合着大部队消灭了一拨又一拨的侵略者。
这个民族当年参战的青壮死伤过半,但是他们并没有怨言,因此,这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城市,更是英雄的城市。
当年的寨子坐落在群山当中,解放后,周围的群山被逐渐推平,从外界源源不断的送来基建材料,从寨子中央开始建设,逐渐辐射四周。
渐渐的,这座城市修建了烈士陵园,修建了民族纪念馆,修建了万人体育场,修建了铁路和方圆五百公里以内最大的火车站,还在郊区修建了小型机场。
铁路旁的山脚下,是本市北郊最肥沃的农耕土地,于是这里被规划成了这个自治州最大的农业高校。
X市的另一端,与农校遥遥相望的南郊,当年放羊的湖泊被保护起来,经过规划,和湖泊旁的山体被围成了景点。
在景点旁,修建了师范高校,考虑到少数民族的身体情况特点,在师范高校的旁边又建立了体育高校。
同时,在X市的东郊,又建立了综合性最强的高校LS州大学。
自此,这座城市成为了这个自治州名副其实的州府,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民走出大山,融入大众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些少数民族除了当年参战的民族,还有其他人数更加稀少的民族,他们不再排外,使这座城市几十年之内真的做到了民族大团结。
发展至今,这座城市已经不输于任何其他的同等级城市,甚至更加繁华,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在这里吃一碗面跟省会城市一个价。
高海云的高考成绩一般,但是也算是拼尽了全力,对她来说,历史和政治实在是太难背了,就算背下来了,她也做不对那些论证题,所以高二分班的时候,她选择了理科。
但是高海云忽略了,数理化并不是只背下公式就能考好的科目,她只是单纯的觉得理科不用背书。
痛苦的高考终于结束,这个年代的志愿是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就要填好上交的。
高海云对自己的成绩水平心里非常有数,结合家里的经济条件,她选择了离家稍远且学费相对较低的X市高校。
X市四所高校,首先体校她去不了,体育成绩从来都不及格的高海云对自己的体力非常有数。
南郊的师范学校也放弃了,因为高海云的社恐属性基本是满值,教书是不可能教书的。
听说东郊的LS州大学里少数民族学生最多,社恐的高海云非常担心自己没办法与同学友好相处,于是也放弃了。
最后只剩下北郊的农大,在众多专业中,高海云挨个扒拉了一遍。
首先她并不想种地,放弃了农学相关专业,她对自己的长相也非常有数,于是也放弃了经管相关专业。
就在高海云大笔刷刷挥下在高校指南手册上杠掉被她放弃的专业时,母亲洪惠芬在一边眼皮直跳,怒气值直线上升。
高海云家是在L市下辖的W区Q镇,L市就有高校,从家到L市高校坐汽车只需要一个半小时,但高海云不愿意离家太近,洪惠芬忍了,X市的学校是高海云自己选的,洪惠芬也忍了,坐火车八个小时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X市四所高校,被高海云杠得只剩最后一排字,洪惠芬忍不了了。
挥手就拍向又要再次下笔的高海云,虎目圆瞪。
高海云缩缩脖子,仔细一看,这座城市的高校介绍整整两页,没被她杠掉的文字已经所剩无几。
高海云放下笔,讨好的看向母亲,指着最后一排工程系专业介绍,问哪个合适。
洪惠芬几乎已经到达了爆发的边缘,垂眼一瞟,气不打一处来,工程系,这个数理化全废的女儿能学啥,但是为了填志愿,洪惠芬已经请了两天假在家耗着了,今天必须要有结果。
忍着怒火,让女儿赶紧选,反正在洪惠芬看来,学哪个专业都没区别。
高海云敏锐的感觉到自己大概也许可能险险的躲过了一顿打,埋下头自己在工程系的专业介绍里又扒拉起来。
心里却在嘀咕,她的理想专业其实是玄学,她对这种事可感兴趣了,连家属区有几只阿飘她都知道。
但是她找遍了高校指南手册,都没见到这个专业,听同学说,台湾和香港的大学才设置有玄学专业,好可惜。
心不在焉的盯着那一排字,猛然感觉到洪惠芬的怒气值又有飙升的趋势,高海云果断的在“建筑规划与管理”专业下重重的划上了两条杠,看着满页纸的杠,她又在这几个字周围画上了圈。
然后满眼星光的抬头看向母亲。另外几个专业:计算机、水利水电,呃,还有什么来着,不记得,反正看起来不像是自己能学会的。
洪惠芬见终于有了结果,也不纠结,她们这代人经历了当年的动荡,普遍学历都只有初中,对现在这些高校选择也没有概念。
于是对女儿郑重的交代,总归是她自己的选择,不管以后咋样都要努力的学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家里是普通工人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和人脉关系可用,一切都得靠孩子自己打拼,作为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供孩子上大学,至少以后毕业出来打工,不至于和自己这辈人一样进厂打螺丝都要拼得头破血流才有名额。
关于学费,洪惠芬叹口气,丈夫高山已经出门两天了,自从海云高考完以后回来说分数能上线就收拾了两件衣服回了农村老家,想跟家里开口借钱,孩子第一年的学费总得先凑出来。
但是洪惠芬对丈夫此行并不看好,高海云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孩子,还是个女儿,为此,这些年她在婆家没少被明里暗里挤兑,老家的人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
但是洪惠芬不能让女儿走自己这辈人的老路,无论如何都要读个大学出来,才有机会实现阶级的跨越。说句难听的,高中生和大学生... -->>
第一节
X市是一座不大的城市,但是却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支持,因为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抗战年代,这个少数民族的领头人带着寨子里所有的壮年族人,扛着自制的土枪,从大山里走了出来,配合着大部队消灭了一拨又一拨的侵略者。
这个民族当年参战的青壮死伤过半,但是他们并没有怨言,因此,这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城市,更是英雄的城市。
当年的寨子坐落在群山当中,解放后,周围的群山被逐渐推平,从外界源源不断的送来基建材料,从寨子中央开始建设,逐渐辐射四周。
渐渐的,这座城市修建了烈士陵园,修建了民族纪念馆,修建了万人体育场,修建了铁路和方圆五百公里以内最大的火车站,还在郊区修建了小型机场。
铁路旁的山脚下,是本市北郊最肥沃的农耕土地,于是这里被规划成了这个自治州最大的农业高校。
X市的另一端,与农校遥遥相望的南郊,当年放羊的湖泊被保护起来,经过规划,和湖泊旁的山体被围成了景点。
在景点旁,修建了师范高校,考虑到少数民族的身体情况特点,在师范高校的旁边又建立了体育高校。
同时,在X市的东郊,又建立了综合性最强的高校LS州大学。
自此,这座城市成为了这个自治州名副其实的州府,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民走出大山,融入大众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些少数民族除了当年参战的民族,还有其他人数更加稀少的民族,他们不再排外,使这座城市几十年之内真的做到了民族大团结。
发展至今,这座城市已经不输于任何其他的同等级城市,甚至更加繁华,最具体的表现就是在这里吃一碗面跟省会城市一个价。
高海云的高考成绩一般,但是也算是拼尽了全力,对她来说,历史和政治实在是太难背了,就算背下来了,她也做不对那些论证题,所以高二分班的时候,她选择了理科。
但是高海云忽略了,数理化并不是只背下公式就能考好的科目,她只是单纯的觉得理科不用背书。
痛苦的高考终于结束,这个年代的志愿是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前就要填好上交的。
高海云对自己的成绩水平心里非常有数,结合家里的经济条件,她选择了离家稍远且学费相对较低的X市高校。
X市四所高校,首先体校她去不了,体育成绩从来都不及格的高海云对自己的体力非常有数。
南郊的师范学校也放弃了,因为高海云的社恐属性基本是满值,教书是不可能教书的。
听说东郊的LS州大学里少数民族学生最多,社恐的高海云非常担心自己没办法与同学友好相处,于是也放弃了。
最后只剩下北郊的农大,在众多专业中,高海云挨个扒拉了一遍。
首先她并不想种地,放弃了农学相关专业,她对自己的长相也非常有数,于是也放弃了经管相关专业。
就在高海云大笔刷刷挥下在高校指南手册上杠掉被她放弃的专业时,母亲洪惠芬在一边眼皮直跳,怒气值直线上升。
高海云家是在L市下辖的W区Q镇,L市就有高校,从家到L市高校坐汽车只需要一个半小时,但高海云不愿意离家太近,洪惠芬忍了,X市的学校是高海云自己选的,洪惠芬也忍了,坐火车八个小时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X市四所高校,被高海云杠得只剩最后一排字,洪惠芬忍不了了。
挥手就拍向又要再次下笔的高海云,虎目圆瞪。
高海云缩缩脖子,仔细一看,这座城市的高校介绍整整两页,没被她杠掉的文字已经所剩无几。
高海云放下笔,讨好的看向母亲,指着最后一排工程系专业介绍,问哪个合适。
洪惠芬几乎已经到达了爆发的边缘,垂眼一瞟,气不打一处来,工程系,这个数理化全废的女儿能学啥,但是为了填志愿,洪惠芬已经请了两天假在家耗着了,今天必须要有结果。
忍着怒火,让女儿赶紧选,反正在洪惠芬看来,学哪个专业都没区别。
高海云敏锐的感觉到自己大概也许可能险险的躲过了一顿打,埋下头自己在工程系的专业介绍里又扒拉起来。
心里却在嘀咕,她的理想专业其实是玄学,她对这种事可感兴趣了,连家属区有几只阿飘她都知道。
但是她找遍了高校指南手册,都没见到这个专业,听同学说,台湾和香港的大学才设置有玄学专业,好可惜。
心不在焉的盯着那一排字,猛然感觉到洪惠芬的怒气值又有飙升的趋势,高海云果断的在“建筑规划与管理”专业下重重的划上了两条杠,看着满页纸的杠,她又在这几个字周围画上了圈。
然后满眼星光的抬头看向母亲。另外几个专业:计算机、水利水电,呃,还有什么来着,不记得,反正看起来不像是自己能学会的。
洪惠芬见终于有了结果,也不纠结,她们这代人经历了当年的动荡,普遍学历都只有初中,对现在这些高校选择也没有概念。
于是对女儿郑重的交代,总归是她自己的选择,不管以后咋样都要努力的学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家里是普通工人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和人脉关系可用,一切都得靠孩子自己打拼,作为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供孩子上大学,至少以后毕业出来打工,不至于和自己这辈人一样进厂打螺丝都要拼得头破血流才有名额。
关于学费,洪惠芬叹口气,丈夫高山已经出门两天了,自从海云高考完以后回来说分数能上线就收拾了两件衣服回了农村老家,想跟家里开口借钱,孩子第一年的学费总得先凑出来。
但是洪惠芬对丈夫此行并不看好,高海云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孩子,还是个女儿,为此,这些年她在婆家没少被明里暗里挤兑,老家的人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
但是洪惠芬不能让女儿走自己这辈人的老路,无论如何都要读个大学出来,才有机会实现阶级的跨越。说句难听的,高中生和大学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