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逍遥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没觉得特别的寒冷。
按照蜀国的规制,五品以上的高官,又叫常参官,除非提前请假,必须参加每日举行的朝参。
李中易进宫之后,碰巧遇见也来上朝的孟仁毅,当着外人的面,李中易装模作样的见了礼。
孟仁毅打量了一下手拿象笏的李中易,笑眯眯地说:“除了王书僮之外,你应该算是本朝最年轻的四品重臣吧?”
李中易微微一笑,所谓的王书僮,就是曾经在书房里给孟昶伺候笔墨的王昭远。
李太后曾经当着众人的面,斥骂王昭远是个无赖。可是,孟昶却觉得王昭远是个知兵的奇才,短短几年的工夫,就抬举他当上了知枢密院事。
这一次柴荣伐蜀,王昭远亲自镇守的凤州,只守了区区八天,就被张永德攻破。
不仅如此,王昭远在败回河池的路上,又中了赵匡胤的埋伏,手下的兵将十不存一。
可是,就算是惨败到如此的境地,孟昶不仅没有责罚,反而加封王昭远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李中易知道,孟仁毅明着数落王昭远,实际上,是对孟昶赏罚不明的不满。
这打了大败仗,反而升了官,将来谁还肯替孟蜀江山卖命呢?
和孟仁毅的耿耿于怀不同,李中易早就知道孟昶是个昏君,对他也没有过高的要求。
常参就在紫辰殿内举行,李中易站在第三排,位置比较靠后,但距离殿门还有一小段距离。
李中易一直低着头研究象笏上的图案,并没有注意到,在他的身后,有几个胡子花白的五品官,正死死的瞪着他。
人家都七老八十了,好容易才混成五品大员,这李中易年未过二十,就已经高居四品之列,不服气的大有人在。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直是李中易混迹于官场的重要哲学。
吃地沟油的命,操西北海的心,那才叫闲得蛋疼!
紫辰殿内不可能出现主席台,但是,按照李中易的理解,他这个第三排的官员,应该属于台下的观众之一,只有听的份,并无资格参与决定朝廷大事。
可是,谁想会得到,今天常参讨论的国家大事,居然是加速砸钱修建孟昶自己的陵寝地宫。
咳,整个蜀国的北部江山,已经丢了一半。孟昶这个昏君,居然不思组建新军,积极谋求北伐,夺回故土,反而要砸大钱,修他自己死后入住的陵寝。
反正花的是国库里的钱,和李中易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微微眯起两眼,仿佛在认真的听,实际上,想的却是今晚如何继续**瓶儿的美事。
这种一心两用的特异功能,实际上,是李中易上辈子参加文山会海,慢慢练习出来的一种硬本事。
上辈子,领导们只要坐到主席台上,都要讲那些无比正确,却没有任何鸟用的空话、套话和废话。
当时,李中易怕留下把柄,又不敢在下面说小话,索性就闭目养神。考虑个新药方啊,琢磨着给校花老婆买几件新首饰啦,儿子的幼儿园里又要交多少赞助费呀,诸如此类的各种杂事。
右相赵廷隐说:“臣去看过地宫的修建进度,还是太慢。”
“老臣以为该增加税赋。”这是张业出的馊主意。
“陛下,臣以为不仅要加快地宫的修建进度,还需要重新组建几支新军。”王昭远的建议,面面俱到。
只可惜,钱从哪里来,他却没有说。
站在殿内第一排的重臣们,依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李中易听来听去,其实就几件事:加税赋,大量征调民夫修建地宫,然后就是组建新军。
对于加税赋以及加速修建地宫,重臣们的意见完全一致,没有任何争议。
问题是,由谁来主导组建新军呢?
张业一系、赵廷隐一派,孟昶身边的保皇派,以及和稀泥的中间派,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上辈子,李中易经常见识这种开会吵架的状况。以李中易的会议经验,开会的人数越多,越难达成共识。
尤其是涉及到权和钱的利益分配问题,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最终,政治上的交易,还需要在暗箱里边,私下进行勾兑,才是最有效率的决策方法。
这种不问是非,只论立场的争论,李中易避之惟恐不及,怎么可能参与进去呢?
原本,李中易以为孟仁毅会出面表达意见,可是,这家伙从始自终,一直缄默不语,仿佛天哑一般。
李中易仔细一想,也就非常孟仁毅的难处,他是皇族亲王,又手握兵权,无论说啥意见,都要担心遭到孟昶的猜忌。
站在孟昶的立场上,孟仁毅只需要掌握好部队,忠实的执行他的诏命,也就足够了。
一个太过于能干的御弟,必将对孟昶的皇位,形成致命的威胁。
散朝后,李中易进内朝的时候,“偶遇”秦得贵。
没觉得特别的寒冷。
按照蜀国的规制,五品以上的高官,又叫常参官,除非提前请假,必须参加每日举行的朝参。
李中易进宫之后,碰巧遇见也来上朝的孟仁毅,当着外人的面,李中易装模作样的见了礼。
孟仁毅打量了一下手拿象笏的李中易,笑眯眯地说:“除了王书僮之外,你应该算是本朝最年轻的四品重臣吧?”
李中易微微一笑,所谓的王书僮,就是曾经在书房里给孟昶伺候笔墨的王昭远。
李太后曾经当着众人的面,斥骂王昭远是个无赖。可是,孟昶却觉得王昭远是个知兵的奇才,短短几年的工夫,就抬举他当上了知枢密院事。
这一次柴荣伐蜀,王昭远亲自镇守的凤州,只守了区区八天,就被张永德攻破。
不仅如此,王昭远在败回河池的路上,又中了赵匡胤的埋伏,手下的兵将十不存一。
可是,就算是惨败到如此的境地,孟昶不仅没有责罚,反而加封王昭远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李中易知道,孟仁毅明着数落王昭远,实际上,是对孟昶赏罚不明的不满。
这打了大败仗,反而升了官,将来谁还肯替孟蜀江山卖命呢?
和孟仁毅的耿耿于怀不同,李中易早就知道孟昶是个昏君,对他也没有过高的要求。
常参就在紫辰殿内举行,李中易站在第三排,位置比较靠后,但距离殿门还有一小段距离。
李中易一直低着头研究象笏上的图案,并没有注意到,在他的身后,有几个胡子花白的五品官,正死死的瞪着他。
人家都七老八十了,好容易才混成五品大员,这李中易年未过二十,就已经高居四品之列,不服气的大有人在。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直是李中易混迹于官场的重要哲学。
吃地沟油的命,操西北海的心,那才叫闲得蛋疼!
紫辰殿内不可能出现主席台,但是,按照李中易的理解,他这个第三排的官员,应该属于台下的观众之一,只有听的份,并无资格参与决定朝廷大事。
可是,谁想会得到,今天常参讨论的国家大事,居然是加速砸钱修建孟昶自己的陵寝地宫。
咳,整个蜀国的北部江山,已经丢了一半。孟昶这个昏君,居然不思组建新军,积极谋求北伐,夺回故土,反而要砸大钱,修他自己死后入住的陵寝。
反正花的是国库里的钱,和李中易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微微眯起两眼,仿佛在认真的听,实际上,想的却是今晚如何继续**瓶儿的美事。
这种一心两用的特异功能,实际上,是李中易上辈子参加文山会海,慢慢练习出来的一种硬本事。
上辈子,领导们只要坐到主席台上,都要讲那些无比正确,却没有任何鸟用的空话、套话和废话。
当时,李中易怕留下把柄,又不敢在下面说小话,索性就闭目养神。考虑个新药方啊,琢磨着给校花老婆买几件新首饰啦,儿子的幼儿园里又要交多少赞助费呀,诸如此类的各种杂事。
右相赵廷隐说:“臣去看过地宫的修建进度,还是太慢。”
“老臣以为该增加税赋。”这是张业出的馊主意。
“陛下,臣以为不仅要加快地宫的修建进度,还需要重新组建几支新军。”王昭远的建议,面面俱到。
只可惜,钱从哪里来,他却没有说。
站在殿内第一排的重臣们,依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李中易听来听去,其实就几件事:加税赋,大量征调民夫修建地宫,然后就是组建新军。
对于加税赋以及加速修建地宫,重臣们的意见完全一致,没有任何争议。
问题是,由谁来主导组建新军呢?
张业一系、赵廷隐一派,孟昶身边的保皇派,以及和稀泥的中间派,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吵得不可开交。
上辈子,李中易经常见识这种开会吵架的状况。以李中易的会议经验,开会的人数越多,越难达成共识。
尤其是涉及到权和钱的利益分配问题,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最终,政治上的交易,还需要在暗箱里边,私下进行勾兑,才是最有效率的决策方法。
这种不问是非,只论立场的争论,李中易避之惟恐不及,怎么可能参与进去呢?
原本,李中易以为孟仁毅会出面表达意见,可是,这家伙从始自终,一直缄默不语,仿佛天哑一般。
李中易仔细一想,也就非常孟仁毅的难处,他是皇族亲王,又手握兵权,无论说啥意见,都要担心遭到孟昶的猜忌。
站在孟昶的立场上,孟仁毅只需要掌握好部队,忠实的执行他的诏命,也就足够了。
一个太过于能干的御弟,必将对孟昶的皇位,形成致命的威胁。
散朝后,李中易进内朝的时候,“偶遇”秦得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