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矮纸斜行闲作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黄海上一支船队扬帆起航,几十艘帆船没有向南,而是先向东行了一阵子,远离了海岸后在海中停下。
颜澪走出船舱,狠狠看了一眼西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经有了一丝杀意。
回身在阿甲手里取过一个厚纸筒作成的喇叭,对靠近自己船只的几艘船喊道:“各队依令而行,今后通信方式以信鸽和船队传信为主。”
各船上的掌柜,仓鼠小队成员站在甲板齐声称是,接着就各自开始向远处船只传递消息,以旗语告知后,船队一分为二,大部队转而向南,只有五艘船继续向东。
这五艘船正是颜澪家眷和北斗小队,以及愿意死心塌地跟随颜澪的伙计乡民,至于他们的去向,自然是去扶桑。
三天前,一行人到了沧州,一行数百人连夜商谈后,颜澪自己带着家人和几十人前往海外发展,其他人全部去东南亚和两广等地重新发展。
因为契丹,颜澪根基受到重创,虽然手里银钱丰厚,可两处基业受损,今后的发展异常艰难。
现在的颜澪,是两世以来第一次对入侵者异常仇恨,愤怒,不甘,失望,让颜澪对吴朝失去了信心,同时也明白了,以往的那些倚靠都不牢固。
只有自己强大,才不用担心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虽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却往往要在经历一些挫折后才想明白。
目送船队远去,颜澪深深叹了一口气,身后一只手轻轻挽住自己臂弯,颜澪知道是凝雨,轻轻握住她的手。
凝雨声音中充满不舍,哽咽道:“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安安稳稳。”
颜澪转头微笑道:“以前,夫君不愿意去争,只想安安稳稳和你共度余生,可是现在看来,我们不强大,就会被人欺负,所以,咱家要变一变了。”
凝雨道:“可是我们不能去南方吗?为什么要远离国土呢?”
颜澪看着汴京的方向,语气幽怨且无奈的道:“夫君有些事,在圣上治下做不出来,等做出来了,我们才能真正的安稳。”
凝雨擦了擦眼角的泪,点点头道:“无论如何,我都会支持你。”
颜澪道:“即使这样做会有无数人骂我怨我,可我必须这么做,我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就想着如何让你们母女不再经历危险与苦难。”
看着汴京方向,颜澪心中加了一句:“总有一天,我重回吴朝,定要让有些人看一看,该怎样对付敌人。”
五年后,瑞庆十五年,正月。
此时的吴朝国都汴京城中张灯结彩,人人都在欢庆新年,大街上热闹非凡。
同时一支马队正从北门入城,马队正中是一驾豪华马车,人人知道马车上的人一定非富即贵,急忙纷纷避让,接着交头接耳询问是谁家的马车,这样的气派。
有人仔细看了看车上的配饰,惊讶道:“哎呦,是北海东青国的使臣。”
这人话音刚过,马上就引起了好大的反响,东青国四年前崛起很快,听闻是国君得了一名良师,此人有卧龙凤雏之才,竟让东青国上下统一,各部落纷纷被征服剿灭。
不过这名良师却淡泊名利,不愿为官,可在国内极有名望,传闻文武双全。
去岁这名良师随军出征,十万铁骑横扫北方,以快打快,先用八万灭了契丹在辽东的十万大军,又亲率五万以雷霆之势击败契丹中路大军,两场以弱胜强震惊天下。
随后东青国派使与吴朝商谈,此时吴朝正和契丹在华北鏖战,析津府和大同府的长城防线也岌岌可危,瑞庆帝听闻东青国派使前来,接见后先是喜笑颜开,然后就眉头紧皱。
东青国已经击败契丹两路主力,为吴朝解除了北方危局,条件是辽东归属东青,东青继续围攻契丹中路大军,吴朝可以放开手脚对付契丹的西北大军。
虽然不情愿分割辽东,瑞庆帝最后也不得不同意,因为东青战力之强,析津府和大同府已经有奏折上报,城墙上数万人看得清楚,东青军团是如何缴杀契丹铁骑的。
吴朝目前肯定打不过,既然人家送的是礼,自己也要还礼,要是坚决不同意,凭借东青军团的战力,武力拿下三府之地也是可以的。
所以,瑞庆帝只好选择暂时忍气吞声,先打发掉契丹再说,结果东青铁骑又一次在长城外,在两府军官的观赏下,歼灭契丹中路大军十五万。
两府上下一片咋舌,接着就是发自内心的羞愧,打了三年,自己一直都是防守,看看人家东青国,三场大战,灭了契丹三十万。
战后,东青还很讲究地送来了一部分契丹的战利品,人家做到了这份上,瑞庆帝也不好白拿,让析津大同二府为东青军提供粮草。
有了这一码事,吴朝民众对东青国心中自然有了好感,虽然仍有不少认为不该占有辽东,不过东青只是针对契丹,对吴朝从无敌意,这两年不满之声也渐渐弱了。
如今东青国派使前来,自然是为了朝贺,一些民众挥手表示欢迎,那些骑士恭敬有礼的回应,自然又引得人们好感。
随着使臣车队停在鸿胪寺,车上走下一名锦帽貂裘的年轻人,他活动了一下身体,然后东张西望一番,笑嘻嘻道:“这就是汴京?果然不错。”
接着年轻人转身对马车道:“先生,不如我们的国都也建成这样吧。”他这句话换成了东青语,吴朝人自然听不懂。
车上一人道:“模仿人家的做什么,咱们自己也可以建造处更有气势的。”
年轻人道:“说的也是。”接着便看到鸿胪寺的官员迎了上来,微笑着与随行官员上前接洽起来。
那官员第一眼见到这位年轻人时还不在意,细问之下这才知道这位年轻人是东青国的燕郡王阿尔察,顿时大惊失色,急忙将他... -->>
黄海上一支船队扬帆起航,几十艘帆船没有向南,而是先向东行了一阵子,远离了海岸后在海中停下。
颜澪走出船舱,狠狠看了一眼西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经有了一丝杀意。
回身在阿甲手里取过一个厚纸筒作成的喇叭,对靠近自己船只的几艘船喊道:“各队依令而行,今后通信方式以信鸽和船队传信为主。”
各船上的掌柜,仓鼠小队成员站在甲板齐声称是,接着就各自开始向远处船只传递消息,以旗语告知后,船队一分为二,大部队转而向南,只有五艘船继续向东。
这五艘船正是颜澪家眷和北斗小队,以及愿意死心塌地跟随颜澪的伙计乡民,至于他们的去向,自然是去扶桑。
三天前,一行人到了沧州,一行数百人连夜商谈后,颜澪自己带着家人和几十人前往海外发展,其他人全部去东南亚和两广等地重新发展。
因为契丹,颜澪根基受到重创,虽然手里银钱丰厚,可两处基业受损,今后的发展异常艰难。
现在的颜澪,是两世以来第一次对入侵者异常仇恨,愤怒,不甘,失望,让颜澪对吴朝失去了信心,同时也明白了,以往的那些倚靠都不牢固。
只有自己强大,才不用担心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虽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却往往要在经历一些挫折后才想明白。
目送船队远去,颜澪深深叹了一口气,身后一只手轻轻挽住自己臂弯,颜澪知道是凝雨,轻轻握住她的手。
凝雨声音中充满不舍,哽咽道:“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安安稳稳。”
颜澪转头微笑道:“以前,夫君不愿意去争,只想安安稳稳和你共度余生,可是现在看来,我们不强大,就会被人欺负,所以,咱家要变一变了。”
凝雨道:“可是我们不能去南方吗?为什么要远离国土呢?”
颜澪看着汴京的方向,语气幽怨且无奈的道:“夫君有些事,在圣上治下做不出来,等做出来了,我们才能真正的安稳。”
凝雨擦了擦眼角的泪,点点头道:“无论如何,我都会支持你。”
颜澪道:“即使这样做会有无数人骂我怨我,可我必须这么做,我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就想着如何让你们母女不再经历危险与苦难。”
看着汴京方向,颜澪心中加了一句:“总有一天,我重回吴朝,定要让有些人看一看,该怎样对付敌人。”
五年后,瑞庆十五年,正月。
此时的吴朝国都汴京城中张灯结彩,人人都在欢庆新年,大街上热闹非凡。
同时一支马队正从北门入城,马队正中是一驾豪华马车,人人知道马车上的人一定非富即贵,急忙纷纷避让,接着交头接耳询问是谁家的马车,这样的气派。
有人仔细看了看车上的配饰,惊讶道:“哎呦,是北海东青国的使臣。”
这人话音刚过,马上就引起了好大的反响,东青国四年前崛起很快,听闻是国君得了一名良师,此人有卧龙凤雏之才,竟让东青国上下统一,各部落纷纷被征服剿灭。
不过这名良师却淡泊名利,不愿为官,可在国内极有名望,传闻文武双全。
去岁这名良师随军出征,十万铁骑横扫北方,以快打快,先用八万灭了契丹在辽东的十万大军,又亲率五万以雷霆之势击败契丹中路大军,两场以弱胜强震惊天下。
随后东青国派使与吴朝商谈,此时吴朝正和契丹在华北鏖战,析津府和大同府的长城防线也岌岌可危,瑞庆帝听闻东青国派使前来,接见后先是喜笑颜开,然后就眉头紧皱。
东青国已经击败契丹两路主力,为吴朝解除了北方危局,条件是辽东归属东青,东青继续围攻契丹中路大军,吴朝可以放开手脚对付契丹的西北大军。
虽然不情愿分割辽东,瑞庆帝最后也不得不同意,因为东青战力之强,析津府和大同府已经有奏折上报,城墙上数万人看得清楚,东青军团是如何缴杀契丹铁骑的。
吴朝目前肯定打不过,既然人家送的是礼,自己也要还礼,要是坚决不同意,凭借东青军团的战力,武力拿下三府之地也是可以的。
所以,瑞庆帝只好选择暂时忍气吞声,先打发掉契丹再说,结果东青铁骑又一次在长城外,在两府军官的观赏下,歼灭契丹中路大军十五万。
两府上下一片咋舌,接着就是发自内心的羞愧,打了三年,自己一直都是防守,看看人家东青国,三场大战,灭了契丹三十万。
战后,东青还很讲究地送来了一部分契丹的战利品,人家做到了这份上,瑞庆帝也不好白拿,让析津大同二府为东青军提供粮草。
有了这一码事,吴朝民众对东青国心中自然有了好感,虽然仍有不少认为不该占有辽东,不过东青只是针对契丹,对吴朝从无敌意,这两年不满之声也渐渐弱了。
如今东青国派使前来,自然是为了朝贺,一些民众挥手表示欢迎,那些骑士恭敬有礼的回应,自然又引得人们好感。
随着使臣车队停在鸿胪寺,车上走下一名锦帽貂裘的年轻人,他活动了一下身体,然后东张西望一番,笑嘻嘻道:“这就是汴京?果然不错。”
接着年轻人转身对马车道:“先生,不如我们的国都也建成这样吧。”他这句话换成了东青语,吴朝人自然听不懂。
车上一人道:“模仿人家的做什么,咱们自己也可以建造处更有气势的。”
年轻人道:“说的也是。”接着便看到鸿胪寺的官员迎了上来,微笑着与随行官员上前接洽起来。
那官员第一眼见到这位年轻人时还不在意,细问之下这才知道这位年轻人是东青国的燕郡王阿尔察,顿时大惊失色,急忙将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