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乱明天下一根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来的习惯。想想看,陈海平这样,下面还有哪一个官员敢像以前那样?但说实话,这也真是够折磨人的。
“大人,您说的那队人马到了。”申时刚过,有人进来躬身禀报。
孙又明可算是松了口气,他不敢把人派出城去,看看陈海平到什么地方了。这要是让陈海平知道了,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他只敢把人派到东城头上去看着。
“孙大人,我们去大门口等着吧。”吴燕松的年纪要比孙又明大的多,但他更沉不住气。
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孙又明从善如流,立刻就和吴燕松向大门快步走去。
两人在门洞里来回踱了一会儿步,忽然,一阵杂沓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他们再也忍不住,同时冲出了大门。
陈海平到了,跟着陈海平的只有三十几个护卫,其他的近卫军都去城北的军营驻扎了。
“领政大人!”不能跪倒磕头,孙又明和吴燕松同时一躬到地,但吴燕松却眼圈发红,语带哽咽。
伸出双手把吴燕松扶起来,陈海平也很是感慨,吴燕松勾起了他对那一世的记忆。吴燕松原本就是一个靠手艺吃饭的铁匠,没别的本事。吴燕松对他的感情,就跟那一世无数像吴燕松这样的普通人对伟人的感情一样。
谁都知道,陈海平不喜奢华,所以晚宴很简单,更没有什么多余的人,只有孙元化、吴燕松和孙又明三人作陪。
歇息一晚,第二天一早,陈海平带着孙元化去了火器匠造场。
孙元化在辽东军中多年,又是火器方面的专家,所以他曾多次过来天津的火器匠造衙门。火器匠造衙门原本在城西,这个孙元化绝不会记错,但吴燕松却把他们领出城去了。
从北城出去,走了不一会儿,孙元化就觉出不同来了,是路不同,路上的车辙很浅。如果不留神,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了,但实际上,现在他们走的这条路要比其他的路坚实多了。
平畴如野,一望无际,现在已是暮春时节,大地一片葱绿。
一路上,除了地里的农夫,他们没有遇到什么人。出城将近二十里,他们进了一个看上去极为规整的田庄。
孙元化久在军旅,虽然没有真的看到什么,但他感觉的出来,这一路上戒备森严,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看来任何一个外人没有经过允许,想要靠近田庄那都是不可能的。
田庄的面积很大,但显然,田庄还没有建设好,现在除了东北角,其他的地儿都还是大工地,很多工人正进进出出地忙碌着。
看到田庄的规模,孙元化不由吸了口凉气,这里可比原先的火器匠造衙门大了百倍都不止。
已经建好的东北角有十几个大小不一的院子连在一起,极为幽静。里面的人都各自忙着,看到吴燕松陪着他们,也没有人怎么理会,至多是好奇地抬头看看他们,然后就又忙着各自的事了。
孙元化对此不太奇怪,因为他那儿也差不多。在火器局,他虽然是局长,但在品级上,比他高的大有人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评定品级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行政系统,一个是技术系统。
陈海平极为重视各种技术,所以普遍的,技术系统的品级要比行政系统高的多,本来孙元化是可以把他放在技术系统的,那样的话他的品级会高很多,但老观念作怪,孙元化还是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放在了行政系统定级。
靠手艺吃饭的人,只要环境许可,本来就很难避免挾技自傲的毛病,而现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不怕官了,何况这些人又都是在各自的领域里属于顶尖的人物,所以这种态度也就可想而知,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一开始,孙元化对此很不适应,因为他那时的心态“官”还是绝对的主流,但很快的,孙元化的心态不知不觉就转变了,在他的心里,那些火器方面的知识渐渐压过了诗词歌赋、八股文章。
孙元化本就是这方面最顶尖顶尖的顶尖人物,诗词歌赋、八股文章他有什么可自傲的,这个比他强的人有都是,但火器方面就不一样了,所以很自然的,孙元化很快就完成了自身由“官”向技术权威的转变。
不知不觉,孙元化掉队了,他痴迷在了那一个个的作坊里,没有人打扰他。
陈海平没怎么细看,更没有让这里的人知道他是谁,即使有些认识他的老人,也都被事先叮嘱过了。
对这里,陈海平很放心,大略地看了一遍就离开了。
等孙元化回过神来,吴燕松告诉他,领政大人已经走了,已经离开天津了。
昨晚吴燕松就已经知道了,今后,火器匠造场就是火器局的下属机构,他自然也就归这位孙元化孙大人领导了。
吴燕松把孙元化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汇报工作。
吴燕松是火器匠造场的场长,是这个田庄的头儿,但孙元化知道,这里的防卫系统和吴燕松是没有丝毫关系的,因为他那儿也一样,所以他不会问这方面的事情一句,那不是他该问的。
听着吴燕松的介绍,印证着自己刚刚看到的,孙元化感受到的震撼依旧,他现在才算是看清楚了陈海平真正的布局。
火器局成立之初,陈海平交给他的任务就是研究,而且方向也很明确,就是研究开花弹和铸造火炮。
开花弹有三种,一种埋在地下的地雷,一种用手投掷的手雷,还有一种就是炮弹。地雷相对要简单的多,需要改进的就是增加品种和威力,但手雷和炮弹就要困难多了。
实际上,像地雷一样,手雷和开花炮弹也早就有人研究了,但问题是极不稳定,所以还根本无法应用。
研制开花弹,火器局还可以独立支撑,但铸造火炮,光靠一个火器局就不行了,因为铸造火炮是极为复杂的工艺,需要很多专门的器械和人才。
孙元化跟陈海平提过,但陈海平却只是告诉他不急。现在,孙元化终于知道陈海平说的不急是什么意思了。
这个火器匠造场现在的任务不是制造火器,而是为了制造火器在做各种准备。具体地说,这个火器匠造场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个是训练人手,一个是研究制造将来用于制造火器的各种器械,三是研究新式火枪。
今天,让孙元化感到痴迷的是那些用来制造火器的各种器械,很多器械的性能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但让孙元化感到震撼的却并不是这些,而是吴燕松所说的流水线作业。
一支火枪是由好些个部件组装而成的,比如有滑膛、枪管、勾机等等。此前,这些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但在这里,每个人只负责制作一道工序和一个部件。
这就是吴燕松说的流水线作业。
流水线作业的好处简直太大也太多了,不说别的,以前要想训练出一个能够制造火器的匠人,手艺高地姑且不论,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但现在,那简直是太容易了。
而且,每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和一个部件,不仅能很快上手,更重要的还是能够保证质量。
在这样的工序要求下,就是一个资质普通的人也能很快就制造出合乎要求的部件,而这也就可想而知,将来所有的军队都可以很容易就装备有这种精良的火枪。
只要想想,孙元化都有头晕目眩的感觉,他现在更能体会到陈海平对他是多么的重视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来的习惯。想想看,陈海平这样,下面还有哪一个官员敢像以前那样?但说实话,这也真是够折磨人的。
“大人,您说的那队人马到了。”申时刚过,有人进来躬身禀报。
孙又明可算是松了口气,他不敢把人派出城去,看看陈海平到什么地方了。这要是让陈海平知道了,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他只敢把人派到东城头上去看着。
“孙大人,我们去大门口等着吧。”吴燕松的年纪要比孙又明大的多,但他更沉不住气。
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孙又明从善如流,立刻就和吴燕松向大门快步走去。
两人在门洞里来回踱了一会儿步,忽然,一阵杂沓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他们再也忍不住,同时冲出了大门。
陈海平到了,跟着陈海平的只有三十几个护卫,其他的近卫军都去城北的军营驻扎了。
“领政大人!”不能跪倒磕头,孙又明和吴燕松同时一躬到地,但吴燕松却眼圈发红,语带哽咽。
伸出双手把吴燕松扶起来,陈海平也很是感慨,吴燕松勾起了他对那一世的记忆。吴燕松原本就是一个靠手艺吃饭的铁匠,没别的本事。吴燕松对他的感情,就跟那一世无数像吴燕松这样的普通人对伟人的感情一样。
谁都知道,陈海平不喜奢华,所以晚宴很简单,更没有什么多余的人,只有孙元化、吴燕松和孙又明三人作陪。
歇息一晚,第二天一早,陈海平带着孙元化去了火器匠造场。
孙元化在辽东军中多年,又是火器方面的专家,所以他曾多次过来天津的火器匠造衙门。火器匠造衙门原本在城西,这个孙元化绝不会记错,但吴燕松却把他们领出城去了。
从北城出去,走了不一会儿,孙元化就觉出不同来了,是路不同,路上的车辙很浅。如果不留神,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了,但实际上,现在他们走的这条路要比其他的路坚实多了。
平畴如野,一望无际,现在已是暮春时节,大地一片葱绿。
一路上,除了地里的农夫,他们没有遇到什么人。出城将近二十里,他们进了一个看上去极为规整的田庄。
孙元化久在军旅,虽然没有真的看到什么,但他感觉的出来,这一路上戒备森严,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看来任何一个外人没有经过允许,想要靠近田庄那都是不可能的。
田庄的面积很大,但显然,田庄还没有建设好,现在除了东北角,其他的地儿都还是大工地,很多工人正进进出出地忙碌着。
看到田庄的规模,孙元化不由吸了口凉气,这里可比原先的火器匠造衙门大了百倍都不止。
已经建好的东北角有十几个大小不一的院子连在一起,极为幽静。里面的人都各自忙着,看到吴燕松陪着他们,也没有人怎么理会,至多是好奇地抬头看看他们,然后就又忙着各自的事了。
孙元化对此不太奇怪,因为他那儿也差不多。在火器局,他虽然是局长,但在品级上,比他高的大有人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评定品级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行政系统,一个是技术系统。
陈海平极为重视各种技术,所以普遍的,技术系统的品级要比行政系统高的多,本来孙元化是可以把他放在技术系统的,那样的话他的品级会高很多,但老观念作怪,孙元化还是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放在了行政系统定级。
靠手艺吃饭的人,只要环境许可,本来就很难避免挾技自傲的毛病,而现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不怕官了,何况这些人又都是在各自的领域里属于顶尖的人物,所以这种态度也就可想而知,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一开始,孙元化对此很不适应,因为他那时的心态“官”还是绝对的主流,但很快的,孙元化的心态不知不觉就转变了,在他的心里,那些火器方面的知识渐渐压过了诗词歌赋、八股文章。
孙元化本就是这方面最顶尖顶尖的顶尖人物,诗词歌赋、八股文章他有什么可自傲的,这个比他强的人有都是,但火器方面就不一样了,所以很自然的,孙元化很快就完成了自身由“官”向技术权威的转变。
不知不觉,孙元化掉队了,他痴迷在了那一个个的作坊里,没有人打扰他。
陈海平没怎么细看,更没有让这里的人知道他是谁,即使有些认识他的老人,也都被事先叮嘱过了。
对这里,陈海平很放心,大略地看了一遍就离开了。
等孙元化回过神来,吴燕松告诉他,领政大人已经走了,已经离开天津了。
昨晚吴燕松就已经知道了,今后,火器匠造场就是火器局的下属机构,他自然也就归这位孙元化孙大人领导了。
吴燕松把孙元化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汇报工作。
吴燕松是火器匠造场的场长,是这个田庄的头儿,但孙元化知道,这里的防卫系统和吴燕松是没有丝毫关系的,因为他那儿也一样,所以他不会问这方面的事情一句,那不是他该问的。
听着吴燕松的介绍,印证着自己刚刚看到的,孙元化感受到的震撼依旧,他现在才算是看清楚了陈海平真正的布局。
火器局成立之初,陈海平交给他的任务就是研究,而且方向也很明确,就是研究开花弹和铸造火炮。
开花弹有三种,一种埋在地下的地雷,一种用手投掷的手雷,还有一种就是炮弹。地雷相对要简单的多,需要改进的就是增加品种和威力,但手雷和炮弹就要困难多了。
实际上,像地雷一样,手雷和开花炮弹也早就有人研究了,但问题是极不稳定,所以还根本无法应用。
研制开花弹,火器局还可以独立支撑,但铸造火炮,光靠一个火器局就不行了,因为铸造火炮是极为复杂的工艺,需要很多专门的器械和人才。
孙元化跟陈海平提过,但陈海平却只是告诉他不急。现在,孙元化终于知道陈海平说的不急是什么意思了。
这个火器匠造场现在的任务不是制造火器,而是为了制造火器在做各种准备。具体地说,这个火器匠造场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个是训练人手,一个是研究制造将来用于制造火器的各种器械,三是研究新式火枪。
今天,让孙元化感到痴迷的是那些用来制造火器的各种器械,很多器械的性能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但让孙元化感到震撼的却并不是这些,而是吴燕松所说的流水线作业。
一支火枪是由好些个部件组装而成的,比如有滑膛、枪管、勾机等等。此前,这些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但在这里,每个人只负责制作一道工序和一个部件。
这就是吴燕松说的流水线作业。
流水线作业的好处简直太大也太多了,不说别的,以前要想训练出一个能够制造火器的匠人,手艺高地姑且不论,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但现在,那简直是太容易了。
而且,每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和一个部件,不仅能很快上手,更重要的还是能够保证质量。
在这样的工序要求下,就是一个资质普通的人也能很快就制造出合乎要求的部件,而这也就可想而知,将来所有的军队都可以很容易就装备有这种精良的火枪。
只要想想,孙元化都有头晕目眩的感觉,他现在更能体会到陈海平对他是多么的重视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