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圣医商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九十四章 大小都算仙人跳
孟平看出了李岩很不悦的表情,赶紧说道:“李总,你看所有的板材都是原来的供应商提供的,材质都是符合要求的。”
李岩没说什么,只是又回到加工现场,拿起游标卡尺对几个比较关键的加工件的壁厚进行测量,发现所有的都是按照图纸标注的尺寸选用的板材,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板材都是下偏差的。而所谓的正板却是有下偏差,只是下偏差小一点,偏差不大于0.2毫米。
市面上说的8毫米的板材实际上是厚度大于7个毫米而已,一般也就是7.5毫米。号称8毫米正板的,实际厚度也就是7.8毫米。
李岩要求几个关键的加工件直接使用十毫米板厚的材料,实际厚度就是9.5毫米。但现在孟平使用的8毫米的板材,实际测量厚度没有一个超过7.5毫米的,这几个就必须报废了。
孟平听说要报废立即就不干了,大声喊着:‘这都已经赚不到钱了,现在还要报废,如果报废那就亏惨了!’
但李岩坚持必须报废,否则只有中止合同。李岩心里暗自庆幸还好这个是签了正规合同的,而且还专门注明了其中的注意事项,否则李岩会很被动。
李岩知道自己应该是被严老板坑了,他自己年岁有点大了,又没有可以接班的人。他说自己也不想干了,而且现在大环境已经不利于小企业的生存,再干下去不但赚不到钱,或许还会亏钱,还不如及时抽身离开,把公司所有包括各种资质都打包出售。
而接手的孟平,就是一个加工业的白丁。李岩不知道眼前这个孟平能否熬到成为一个合格的机械加工企业老板。但李岩不会替孟平去交这个学费,学费只有孟平自己去交,希望他有足够的本钱。
孟平非常懊恼地走开,他也知道合同写的非常明确,他对加工业只了解一点点皮毛。孟平以前是做贸易的,降低成本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一些时候,有的成本压缩是有一个度的。比如钢板,最早都是标准板,说是多厚就是多厚,绝对偏差很小,板厚的上下偏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现在这种下偏差板最早是武钢开始出现的,于是市场上就会问你是否接受下偏差板,当然所有的资料上还是显示理论的厚度,价格当然就要便宜,于是市场大好。
一年不到,很快市场上就没有上偏差板了,很快正板也没有了。但这个时候下偏差板(也就是最多偏差0.2毫米到0.3毫米)就被号称为正板了,凡是不特意加上‘正板’两个字的就是下偏差超过0.4毫米的板。
这就是中国钢材市场的现状,李岩也没有办法,李岩做设备很讲良心,李岩不愿意自己出去的设备产品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设备。李岩心里有一个准则,只要自己接下合同了,就要严格保证质量。
如果图纸上标注筒体板的厚度是10毫米厚,李岩就会自己认真计算,如果李岩觉得这个设备在设计时余量放的较大,标注的是10毫米厚,实际上8毫米、9毫米都已经完全满足要求;就会按照图纸所标注的尺寸去进材料,这样板材的实际厚度就是9.4毫米左右,完全没有问题。
但有的设备,
或许是使用环境的变化,或许是客户的要求有了一点变化,造成图纸上标注的厚度的余量变得很小。李岩就会保足图纸标注的厚度,于是就只有选用高一个厚度的板材,板材8毫米以上的厚度规格就是10毫米,这样设备的成本就会增加不少。
现在加工业的利润都是很低的,一旦加上这个成本往往就可能出现亏本,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时,李岩都会非常详细地在合同上写明要求和责任,这样避免以后相互间的扯皮。
但即使合同上都写得很明确很详细了,还是有一些人总是无视合同的约定。这个就要看双方谁占据主动,加工方使用最多的就是压着加工件不发,或者加工到一半的时候故意停工,然后找委托方付款。
委托方最大的有利处就在于不付钱,但是有一些自己提供材料的,或者加工件对自己整个设备的工期比较重要的,已经来不及重新找另一家进行加工的,就只有被加工厂牵着鼻子走。
这些总是相互之间在博弈的,每一个企业主,不管大小都是在这两种角色之间不断地变换,并且在不断地相互碰撞中,固定下一些合作者。这些合作者之间的相互信任都高很多,相互之间的合作总是放在优选位的,其它进来的就会适当的让位。
好在中国人很聪明,也很勤快,所有的行业都没有垄断的,所以利润都是越来越低,能够活下来的小企业,都是价格低廉的、有一定能力的、有一定信誉的、都是很勤劳肯吃苦的。
但这些小企业通过原始积累熬到有点规模了,以前所有的优良传统就会慢慢的消失,然后绝大多数最后做垮了,极少数却做大了。但这些做大的,分化很... -->>
第九十四章 大小都算仙人跳
孟平看出了李岩很不悦的表情,赶紧说道:“李总,你看所有的板材都是原来的供应商提供的,材质都是符合要求的。”
李岩没说什么,只是又回到加工现场,拿起游标卡尺对几个比较关键的加工件的壁厚进行测量,发现所有的都是按照图纸标注的尺寸选用的板材,但是现在市面上的板材都是下偏差的。而所谓的正板却是有下偏差,只是下偏差小一点,偏差不大于0.2毫米。
市面上说的8毫米的板材实际上是厚度大于7个毫米而已,一般也就是7.5毫米。号称8毫米正板的,实际厚度也就是7.8毫米。
李岩要求几个关键的加工件直接使用十毫米板厚的材料,实际厚度就是9.5毫米。但现在孟平使用的8毫米的板材,实际测量厚度没有一个超过7.5毫米的,这几个就必须报废了。
孟平听说要报废立即就不干了,大声喊着:‘这都已经赚不到钱了,现在还要报废,如果报废那就亏惨了!’
但李岩坚持必须报废,否则只有中止合同。李岩心里暗自庆幸还好这个是签了正规合同的,而且还专门注明了其中的注意事项,否则李岩会很被动。
李岩知道自己应该是被严老板坑了,他自己年岁有点大了,又没有可以接班的人。他说自己也不想干了,而且现在大环境已经不利于小企业的生存,再干下去不但赚不到钱,或许还会亏钱,还不如及时抽身离开,把公司所有包括各种资质都打包出售。
而接手的孟平,就是一个加工业的白丁。李岩不知道眼前这个孟平能否熬到成为一个合格的机械加工企业老板。但李岩不会替孟平去交这个学费,学费只有孟平自己去交,希望他有足够的本钱。
孟平非常懊恼地走开,他也知道合同写的非常明确,他对加工业只了解一点点皮毛。孟平以前是做贸易的,降低成本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一些时候,有的成本压缩是有一个度的。比如钢板,最早都是标准板,说是多厚就是多厚,绝对偏差很小,板厚的上下偏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现在这种下偏差板最早是武钢开始出现的,于是市场上就会问你是否接受下偏差板,当然所有的资料上还是显示理论的厚度,价格当然就要便宜,于是市场大好。
一年不到,很快市场上就没有上偏差板了,很快正板也没有了。但这个时候下偏差板(也就是最多偏差0.2毫米到0.3毫米)就被号称为正板了,凡是不特意加上‘正板’两个字的就是下偏差超过0.4毫米的板。
这就是中国钢材市场的现状,李岩也没有办法,李岩做设备很讲良心,李岩不愿意自己出去的设备产品是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设备。李岩心里有一个准则,只要自己接下合同了,就要严格保证质量。
如果图纸上标注筒体板的厚度是10毫米厚,李岩就会自己认真计算,如果李岩觉得这个设备在设计时余量放的较大,标注的是10毫米厚,实际上8毫米、9毫米都已经完全满足要求;就会按照图纸所标注的尺寸去进材料,这样板材的实际厚度就是9.4毫米左右,完全没有问题。
但有的设备,
或许是使用环境的变化,或许是客户的要求有了一点变化,造成图纸上标注的厚度的余量变得很小。李岩就会保足图纸标注的厚度,于是就只有选用高一个厚度的板材,板材8毫米以上的厚度规格就是10毫米,这样设备的成本就会增加不少。
现在加工业的利润都是很低的,一旦加上这个成本往往就可能出现亏本,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时,李岩都会非常详细地在合同上写明要求和责任,这样避免以后相互间的扯皮。
但即使合同上都写得很明确很详细了,还是有一些人总是无视合同的约定。这个就要看双方谁占据主动,加工方使用最多的就是压着加工件不发,或者加工到一半的时候故意停工,然后找委托方付款。
委托方最大的有利处就在于不付钱,但是有一些自己提供材料的,或者加工件对自己整个设备的工期比较重要的,已经来不及重新找另一家进行加工的,就只有被加工厂牵着鼻子走。
这些总是相互之间在博弈的,每一个企业主,不管大小都是在这两种角色之间不断地变换,并且在不断地相互碰撞中,固定下一些合作者。这些合作者之间的相互信任都高很多,相互之间的合作总是放在优选位的,其它进来的就会适当的让位。
好在中国人很聪明,也很勤快,所有的行业都没有垄断的,所以利润都是越来越低,能够活下来的小企业,都是价格低廉的、有一定能力的、有一定信誉的、都是很勤劳肯吃苦的。
但这些小企业通过原始积累熬到有点规模了,以前所有的优良传统就会慢慢的消失,然后绝大多数最后做垮了,极少数却做大了。但这些做大的,分化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