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点小富即安的感觉了,但是他对自己的朋友岳卓,还是有点歉疚的。岳卓现在,仅仅是两百石的王府郎中,而且因为跟他搭档的缘故,也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升迁,这让岳卓心里很是不好意思。
可是岳卓自己,倒是很少抱怨什么。但是他的态度,也让史阿感觉有些奇怪,觉得捉摸不定。时而,他会尽力撺掇自己尽力争取弘农王的信任,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时而,他又会长期消沉一阵子,别说是上进心,仿佛就连生趣也没有了似的,那种神态,也大概只有三郎署里那些五六十岁了依然还是个郎中的老年郎官才会有。
有一次,两人闲来无事,坐在一起喝酒,喝得伶仃大醉后,醉眼朦胧之中,史阿居然发现岳卓在偷偷的流泪,最终喃喃的叫嚷着一个名字——阿钟。
酒醒之后,岳卓再没有提起过“阿钟”这个名字,而史阿自然也不好意思追着打听,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刘照派遣卫士跟随卢植等人出征的时候,史阿也曾起意,想一同去前线建立功业,好让自己更进一步。但是,当他找到岳卓商议的时候,岳卓却阻止了他。
“子陵,外出作战,虽然是个建立功业的好机会,但是贼兵势大,战场之上又是刀箭无眼,万一运气不好,可真要马革裹尸而还了。我看不如乘大家都被派出去的机会,好好亲近亲近弘农王,方是正理啊。”
史阿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因此便在某天早上,刘照习武完毕之后,将这个想法向刘照提了出来。刘照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史阿和岳卓,便成了每天跟着刘照身后的“哼哈二将”。得此殊荣,史阿登时觉得自己高大上起来,每天走起路来,也昂首挺胸了许多。
随着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参北中郎将军事之后,弘农王郎中令一职,便空缺了出来。肥水不留外人田,通过刘照的活动,朝廷最终任命卢恺为弘农王郎中令。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照这次是花了大本钱,力保自己的老师卢植能够平叛成功,得胜归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凭借诛杀张角三兄弟的功劳,卢植晋位三公,封为列侯那是迟早的事。所以,卢、王兄弟当中,卢家的兄长先行一步升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继任弘农相的,乃是赵岐,这也是一位老臣了,而且,与刘照也算是有一点渊源——赵岐乃是马融兄长的女婿,而刘照乃是马融族孙马日磾的弟子,这个辈分差的……有点多。
赵岐是典型的党人,他曾经得罪了中常侍唐衡的兄长,京兆尹唐玹,被迫流亡外地,甚至一度在北海的街市上卖饼。直到唐玹死后,他才得以返回家乡。之后,司徒胡广举荐他担任并州刺史,平定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叛乱,为此,赵岐还专门写了一道奏疏,名叫《御寇论》。
然而,没过多久,赵岐就遭遇了第二次党锢之祸,被罢去了官职,禁锢在家。直到如今朝廷解除了党禁,下诏选拔曾经担任过刺史、太守,而且有文才武略的人出任官职,赵岐这才有机会出来做官。跟原本历史不同的是,这一回,赵岐并没有被征聘为议郎这样的闲职,而是直接被任命为弘农相。
朝廷这样做,也是被黄巾军接连攻破数个诸侯国的举动给吓怕了。前不久,在幽州刺史任上功绩卓著的刘虞,就被任命为甘陵相——也就是担任前面提到的那位,被黄巾军给挟持了的甘陵王刘忠的国相——以安抚当地的民众。
尽管弘农郡附近并没有大规模的太平道徒众活动的迹象,尽管且刘照安安稳稳的坐在洛阳城里,不虞被黄巾军杀害,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朝廷还是启用了通晓军略的赵岐,出任弘农相。
赵岐既是党人,又成为了自己的相国,刘照自然要对其表示一下礼敬之意。于是他设下了便宴,为赵岐接风。
陪同刘照迎接赵岐的,自然是王傅马日磾。由于赵岐的名气太大,朝中的士大夫们纷纷表示也要来一起迎接,最后,这场接风宴,简直就成了党人的集会所。
太尉杨赐,司徒袁隗,司空张济,光禄勋刘宽,大司农张温、执金吾袁滂,侍御史刘陶、桓典,等等诸人,无一不是士人集团的重要人物。
只是,两个人的到场,又使这场接风宴,同时变成了送别宴。
其一是王允,他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后,正准备于近日之内出发赴任,因此,今天他来迎接赵岐的同时,也是众人为他送行的日子。
其二是孔融,他眼下辞去了官职,正要回乡,而他辞官的原因,却与刘照有那么一点关系。
不久前,何进马上就要升任为大将军了,太尉杨赐特意派自己的掾属孔融前去道贺。结果到了河南尹的官署门口后,看门的小吏没有及时通报。孔融认为,自己此行代表着太尉杨赐,即便是何进成为了大将军,也不应该如此怠慢,何况何进现在还没正式升职呢!于是,他从守门的小吏手中,夺回了杨赐的名刺,转身回去了。
回到太尉府之后,孔融觉得自己此行得罪了何进,不能再继续留在洛阳,牵累杨赐,于是便留下了书信,弃官回家去了。河南尹属下的官吏也觉得面子上难堪,准备派刺客追上去刺杀孔融,幸好有人劝说何进:“孔文举名著四方,如果杀了他,天下的士人都会因此而疏远你,不如反过来以礼相待,给天下人留个好印象。”
何进本来就有亲近士人之意,何况这个时空中,刘照又跟士人集团走得很近,所以何进当即采纳了建议,追回了孔融,亲自向他道歉,并举荐孔融为侍御史。
可是孔融的性子太过清高孤傲了,他偏偏又和顶头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合,于是短短几天之后,便借口有病,辞官了。
今天见过赵岐之后,孔融便要回家乡了。对于孔融的离去,刘照倒是没有太多挽留的意思,虽然孔融对各种典章制度十分熟悉,但是他志大才疏,缺乏实干的能力,在这个乱世,实在不是多么紧要的人才。所以,不妨让他先回乡去呆上几年再说。
但是,刘照不在乎,有人却宝贝得不得了。席间,王允找上了孔融,道:“文举,如今天下沸乱,正是英雄用命之时,你怎么能辞官回乡呢?我此次前往豫州,正需要大才襄助,不如文举跟随我一起去豫州吧,我愿以别驾之职相待。”
别驾,全称别驾从事,因出巡时有资格单独乘一辆车,故此得名。别驾是刺史以及后来的州牧的属官当中,地位最高者。王允向孔融许诺别驾之职,足见其对孔融的重视。
刘照对此微感错愕,王允现在虽然也有点“呆”,但是毫无疑问,他比孔融可要务实多了。那他明知去豫州平叛,首先需要的是能文能武的人才,而非自视清高却没有实干之才的人,却为何还要高调聘用孔融呢?
好在接下来的一段谈话,解开了刘照心中的谜团。
“子师,颍川多智谋之士,你到任之后,可要多多聘用啊,有他们的襄助,蛾贼不日即可平定。”杨赐说道。
“没错,当今颍川的贤士,首推荀氏八龙,荀氏八龙之中,又首推慈明公。所谓‘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子师此次去豫州,可一定要请他出山相助呀!”
有点小富即安的感觉了,但是他对自己的朋友岳卓,还是有点歉疚的。岳卓现在,仅仅是两百石的王府郎中,而且因为跟他搭档的缘故,也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升迁,这让岳卓心里很是不好意思。
可是岳卓自己,倒是很少抱怨什么。但是他的态度,也让史阿感觉有些奇怪,觉得捉摸不定。时而,他会尽力撺掇自己尽力争取弘农王的信任,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时而,他又会长期消沉一阵子,别说是上进心,仿佛就连生趣也没有了似的,那种神态,也大概只有三郎署里那些五六十岁了依然还是个郎中的老年郎官才会有。
有一次,两人闲来无事,坐在一起喝酒,喝得伶仃大醉后,醉眼朦胧之中,史阿居然发现岳卓在偷偷的流泪,最终喃喃的叫嚷着一个名字——阿钟。
酒醒之后,岳卓再没有提起过“阿钟”这个名字,而史阿自然也不好意思追着打听,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刘照派遣卫士跟随卢植等人出征的时候,史阿也曾起意,想一同去前线建立功业,好让自己更进一步。但是,当他找到岳卓商议的时候,岳卓却阻止了他。
“子陵,外出作战,虽然是个建立功业的好机会,但是贼兵势大,战场之上又是刀箭无眼,万一运气不好,可真要马革裹尸而还了。我看不如乘大家都被派出去的机会,好好亲近亲近弘农王,方是正理啊。”
史阿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因此便在某天早上,刘照习武完毕之后,将这个想法向刘照提了出来。刘照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史阿和岳卓,便成了每天跟着刘照身后的“哼哈二将”。得此殊荣,史阿登时觉得自己高大上起来,每天走起路来,也昂首挺胸了许多。
随着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参北中郎将军事之后,弘农王郎中令一职,便空缺了出来。肥水不留外人田,通过刘照的活动,朝廷最终任命卢恺为弘农王郎中令。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照这次是花了大本钱,力保自己的老师卢植能够平叛成功,得胜归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凭借诛杀张角三兄弟的功劳,卢植晋位三公,封为列侯那是迟早的事。所以,卢、王兄弟当中,卢家的兄长先行一步升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继任弘农相的,乃是赵岐,这也是一位老臣了,而且,与刘照也算是有一点渊源——赵岐乃是马融兄长的女婿,而刘照乃是马融族孙马日磾的弟子,这个辈分差的……有点多。
赵岐是典型的党人,他曾经得罪了中常侍唐衡的兄长,京兆尹唐玹,被迫流亡外地,甚至一度在北海的街市上卖饼。直到唐玹死后,他才得以返回家乡。之后,司徒胡广举荐他担任并州刺史,平定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叛乱,为此,赵岐还专门写了一道奏疏,名叫《御寇论》。
然而,没过多久,赵岐就遭遇了第二次党锢之祸,被罢去了官职,禁锢在家。直到如今朝廷解除了党禁,下诏选拔曾经担任过刺史、太守,而且有文才武略的人出任官职,赵岐这才有机会出来做官。跟原本历史不同的是,这一回,赵岐并没有被征聘为议郎这样的闲职,而是直接被任命为弘农相。
朝廷这样做,也是被黄巾军接连攻破数个诸侯国的举动给吓怕了。前不久,在幽州刺史任上功绩卓著的刘虞,就被任命为甘陵相——也就是担任前面提到的那位,被黄巾军给挟持了的甘陵王刘忠的国相——以安抚当地的民众。
尽管弘农郡附近并没有大规模的太平道徒众活动的迹象,尽管且刘照安安稳稳的坐在洛阳城里,不虞被黄巾军杀害,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朝廷还是启用了通晓军略的赵岐,出任弘农相。
赵岐既是党人,又成为了自己的相国,刘照自然要对其表示一下礼敬之意。于是他设下了便宴,为赵岐接风。
陪同刘照迎接赵岐的,自然是王傅马日磾。由于赵岐的名气太大,朝中的士大夫们纷纷表示也要来一起迎接,最后,这场接风宴,简直就成了党人的集会所。
太尉杨赐,司徒袁隗,司空张济,光禄勋刘宽,大司农张温、执金吾袁滂,侍御史刘陶、桓典,等等诸人,无一不是士人集团的重要人物。
只是,两个人的到场,又使这场接风宴,同时变成了送别宴。
其一是王允,他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后,正准备于近日之内出发赴任,因此,今天他来迎接赵岐的同时,也是众人为他送行的日子。
其二是孔融,他眼下辞去了官职,正要回乡,而他辞官的原因,却与刘照有那么一点关系。
不久前,何进马上就要升任为大将军了,太尉杨赐特意派自己的掾属孔融前去道贺。结果到了河南尹的官署门口后,看门的小吏没有及时通报。孔融认为,自己此行代表着太尉杨赐,即便是何进成为了大将军,也不应该如此怠慢,何况何进现在还没正式升职呢!于是,他从守门的小吏手中,夺回了杨赐的名刺,转身回去了。
回到太尉府之后,孔融觉得自己此行得罪了何进,不能再继续留在洛阳,牵累杨赐,于是便留下了书信,弃官回家去了。河南尹属下的官吏也觉得面子上难堪,准备派刺客追上去刺杀孔融,幸好有人劝说何进:“孔文举名著四方,如果杀了他,天下的士人都会因此而疏远你,不如反过来以礼相待,给天下人留个好印象。”
何进本来就有亲近士人之意,何况这个时空中,刘照又跟士人集团走得很近,所以何进当即采纳了建议,追回了孔融,亲自向他道歉,并举荐孔融为侍御史。
可是孔融的性子太过清高孤傲了,他偏偏又和顶头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合,于是短短几天之后,便借口有病,辞官了。
今天见过赵岐之后,孔融便要回家乡了。对于孔融的离去,刘照倒是没有太多挽留的意思,虽然孔融对各种典章制度十分熟悉,但是他志大才疏,缺乏实干的能力,在这个乱世,实在不是多么紧要的人才。所以,不妨让他先回乡去呆上几年再说。
但是,刘照不在乎,有人却宝贝得不得了。席间,王允找上了孔融,道:“文举,如今天下沸乱,正是英雄用命之时,你怎么能辞官回乡呢?我此次前往豫州,正需要大才襄助,不如文举跟随我一起去豫州吧,我愿以别驾之职相待。”
别驾,全称别驾从事,因出巡时有资格单独乘一辆车,故此得名。别驾是刺史以及后来的州牧的属官当中,地位最高者。王允向孔融许诺别驾之职,足见其对孔融的重视。
刘照对此微感错愕,王允现在虽然也有点“呆”,但是毫无疑问,他比孔融可要务实多了。那他明知去豫州平叛,首先需要的是能文能武的人才,而非自视清高却没有实干之才的人,却为何还要高调聘用孔融呢?
好在接下来的一段谈话,解开了刘照心中的谜团。
“子师,颍川多智谋之士,你到任之后,可要多多聘用啊,有他们的襄助,蛾贼不日即可平定。”杨赐说道。
“没错,当今颍川的贤士,首推荀氏八龙,荀氏八龙之中,又首推慈明公。所谓‘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子师此次去豫州,可一定要请他出山相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