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大国崛起185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自己的本心出发,李秀成是真的不想再打一场天京保卫战了,但他竟然也不想像上次一样,选择迁都。
这一切都是因为时移势易,如今的太平天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天平天国了,如今的李秀成也不是过去的李秀成了。
自从上次在明军的帮助下,成功打破曾国荃对天京的包围之后,整个太平天国的国策,基本上都是由李秀成拟定的。
尽管内部有许多掣肘的力量,但大体上太平天国在按照李秀成的意志运行,以李秀成当年在石达开手下进行安庆改制,到后来他自己开辟苏福省积累的经验来重新勾画,事实上,太平天国在变成一个正常国家,至少是亚洲意义上的正常国家,也就是传统的家国天下。
李秀成吸收了大量的读书人,让他们在官府中任职,给他们高官厚禄,跟本地士大夫进行了和解。这就是为什么,王韬那个读书人,会给李秀成写建言的原因,因为李秀成是太平天国中唯一一个不反对孔教的权贵。
在李秀成的努力下,整个国家建立了地方政府,尽管效率上还说不上高,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自上而下,统一起来了。
因此其实李秀成他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国家。
拥有国家之后,就不再是流寇了,他无法做到当年那种流动作战的习气。如果要突围,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去哪里另起炉灶,而是考虑几十万人出发,粮草不及从何而来?如何得到地方势力的支持等等?
越是考虑这些问题,李秀成就越对突围感到绝望,因为他发现,天下之大,已经没有太平天国容身之处了。
几年前天京被围的时候,远征西北的扶王陈德才回军救援,可是到了河南、安徽一带,却发现当地人已经不是像当年那么支持他们了。
说不好听点,当年他们起兵的时候,南半个天下几乎都是直接接受投诚,很少打硬仗,这也是太平天国跟朱元璋当年起义时候最大的不同,朱元璋通过一次次血战锻炼了自己,而太平天国太顺风顺水,太太平了。
之所以如此,太平天国说是因为他们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满清说他们裹挟民众。两种情况都有,当时,全天下老百姓生活异常辛苦,国家在疲弱之下已经苦熬了几十年,就等着一星火焰点燃了。
所以太平军到处打砸地主家的大院,劫掠官府的府库,分给老百姓,分给穷人,确实迎合当时百姓的心声。但是他们得罪了所有的地主实力,打砸孔庙则连下层读书人都得罪了。
可现在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地主和读书人都已经经受了考验,他们都站出来了,陈德才之所以在豫皖边界被击败最后自杀,就是因为他发现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地主武装紧追不舍,就是因为地主和读书人自己组织了起来,可以说陈德才并不是死在了清军手里,而是被这种武装起来的,农村的自发武装力量所在阻止,这才让清军有条件调集軍队予以追杀的。否则以他们那种游击作战的方式,在这个通信不畅的时代,还真的找不到他们。
后来北方饥荒,之所以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饿死了两千万人,灾区却显得极为平静,甚至有能力抵制洋人救灾,就是因为乡村社会在太平军运动之后,已经高度组织化了,这种组织对个人的约束已经到了饿死人都不能造反的程度,太平军在想要游动作战,哪里还有半分机会?
另外还有一群洪姓王爷,他们也不想走,他们在这里过的太好了,根本不想改变,加上上一次李秀成成功在曾国荃围城两年之后,打退了曾国荃的奇迹,让他们心生侥幸,洪秀全则继续躲在皇宫祈祷,天天嚷着天兵下凡。
好的一方面是,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汪海洋和杨辅清再也不能跟李秀成最对了,他们带着残兵败将开始跟李秀成通力配合。
这也让李秀成产生了某些幻想。
可这幻想一次次被稳健的曾国藩打破,李秀成伏兵、诱敌,统统被湘军识破,或者是保守的湘军根本就没有给李秀成机会。
湘军如同豪猪一样,武装到牙齿一点点往前拱,一路修建坚固的营寨,根本不急于求成,一点一点压缩太平天国的生存空间。
他们终于打到了雨花台,几乎是用壕沟挖到这里,用营垒筑到这里的。
在陆地上湘军稳扎稳... -->>
从自己的本心出发,李秀成是真的不想再打一场天京保卫战了,但他竟然也不想像上次一样,选择迁都。
这一切都是因为时移势易,如今的太平天国,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天平天国了,如今的李秀成也不是过去的李秀成了。
自从上次在明军的帮助下,成功打破曾国荃对天京的包围之后,整个太平天国的国策,基本上都是由李秀成拟定的。
尽管内部有许多掣肘的力量,但大体上太平天国在按照李秀成的意志运行,以李秀成当年在石达开手下进行安庆改制,到后来他自己开辟苏福省积累的经验来重新勾画,事实上,太平天国在变成一个正常国家,至少是亚洲意义上的正常国家,也就是传统的家国天下。
李秀成吸收了大量的读书人,让他们在官府中任职,给他们高官厚禄,跟本地士大夫进行了和解。这就是为什么,王韬那个读书人,会给李秀成写建言的原因,因为李秀成是太平天国中唯一一个不反对孔教的权贵。
在李秀成的努力下,整个国家建立了地方政府,尽管效率上还说不上高,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自上而下,统一起来了。
因此其实李秀成他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国家。
拥有国家之后,就不再是流寇了,他无法做到当年那种流动作战的习气。如果要突围,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去哪里另起炉灶,而是考虑几十万人出发,粮草不及从何而来?如何得到地方势力的支持等等?
越是考虑这些问题,李秀成就越对突围感到绝望,因为他发现,天下之大,已经没有太平天国容身之处了。
几年前天京被围的时候,远征西北的扶王陈德才回军救援,可是到了河南、安徽一带,却发现当地人已经不是像当年那么支持他们了。
说不好听点,当年他们起兵的时候,南半个天下几乎都是直接接受投诚,很少打硬仗,这也是太平天国跟朱元璋当年起义时候最大的不同,朱元璋通过一次次血战锻炼了自己,而太平天国太顺风顺水,太太平了。
之所以如此,太平天国说是因为他们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满清说他们裹挟民众。两种情况都有,当时,全天下老百姓生活异常辛苦,国家在疲弱之下已经苦熬了几十年,就等着一星火焰点燃了。
所以太平军到处打砸地主家的大院,劫掠官府的府库,分给老百姓,分给穷人,确实迎合当时百姓的心声。但是他们得罪了所有的地主实力,打砸孔庙则连下层读书人都得罪了。
可现在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地主和读书人都已经经受了考验,他们都站出来了,陈德才之所以在豫皖边界被击败最后自杀,就是因为他发现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地主武装紧追不舍,就是因为地主和读书人自己组织了起来,可以说陈德才并不是死在了清军手里,而是被这种武装起来的,农村的自发武装力量所在阻止,这才让清军有条件调集軍队予以追杀的。否则以他们那种游击作战的方式,在这个通信不畅的时代,还真的找不到他们。
后来北方饥荒,之所以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饿死了两千万人,灾区却显得极为平静,甚至有能力抵制洋人救灾,就是因为乡村社会在太平军运动之后,已经高度组织化了,这种组织对个人的约束已经到了饿死人都不能造反的程度,太平军在想要游动作战,哪里还有半分机会?
另外还有一群洪姓王爷,他们也不想走,他们在这里过的太好了,根本不想改变,加上上一次李秀成成功在曾国荃围城两年之后,打退了曾国荃的奇迹,让他们心生侥幸,洪秀全则继续躲在皇宫祈祷,天天嚷着天兵下凡。
好的一方面是,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汪海洋和杨辅清再也不能跟李秀成最对了,他们带着残兵败将开始跟李秀成通力配合。
这也让李秀成产生了某些幻想。
可这幻想一次次被稳健的曾国藩打破,李秀成伏兵、诱敌,统统被湘军识破,或者是保守的湘军根本就没有给李秀成机会。
湘军如同豪猪一样,武装到牙齿一点点往前拱,一路修建坚固的营寨,根本不急于求成,一点一点压缩太平天国的生存空间。
他们终于打到了雨花台,几乎是用壕沟挖到这里,用营垒筑到这里的。
在陆地上湘军稳扎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