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中华秘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141)
(6)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
(7)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8)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
(9)汉元帝刘爽(前32-前7)
(10)汉成帝刘骜(前32-前7)
(11)汉哀帝刘欣(前6-前1)
(12)汉平帝刘衍(1-5)
(13)孺子刘婴(6-8)
公元前三世纪,秦王朝的暴政。令秦王朝以短时间灭亡,起而代之的是由汉高祖刘邦所创立的汉王朝。
中华帝国自此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繁荣时期,由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的强盛,使中国人和汉人划上了等号,从此‘汉人。汉字,汉族‘就用到今天。
正如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所写的,此段历史是中华帝国的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再国力上达到空前的强盛,疆域也是扩张到空前的辽阔。势力也伸展至中亚。
但是,中国人的思维却遭受到限制,由汉武帝开始,儒学-一种埋没人性的哲学,开始成为统治者所用的工具,成为读书人晋身官场的教科书,儒家思想成为中华帝国的主流思想,抹煞了由春秋时期开始形成的灿烂缤纷的诸子百家思想。束缚了中国人的思维,但巩固了政治,使中华帝国的政治相对其它民族来得稳定。
功臣,名人,后妃:窦皇后,张骞,东方朔,司马迁,王昭君
王莽篡汉新朝(8-23)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出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四十五年),红极一时的外戚王氏之家,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但父亲王曼早死,未能受封,接着哥哥去世,由他担起全家生活的责任,莽极为孝顺母亲而有声名,尊敬嫂子,照顾侄儿,生活俭朴,平日博学多览,手不释卷,学习「礼经」,拜陈参为师,为人谦恭有礼,结交社会贤达俊士,折节力行,宗族称孝,师友归仁,为一时人望之所寄
随着年龄的增加,社会历练的增长,王莽体认到除读书之外,还须伯叔父的帮助,因而对伯叔父刻意的恭顺,官居大司马的大伯父王凤生病时,莽亲自煎药尝汤,守在榻前数月,不眠不休,比王凤的儿子还孝顺,王凤临死前告诉妹妹皇太后王政君,要她照顾王莽。在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二二年),拜莽为黄门郎,稍后拔为射声校尉(掌管善射武士的军官)。
西汉自中叶以来,皆以外戚辅政,元帝皇后王政君,历佐四世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莽以姑母为凭借,初以谦恭下士,勤俭廉朴,收揽人心。后以爵位益尊,节操益谦,常把自己的俸禄和皇帝的赏赐,分给宾客,甚而卖掉车马,救济穷人,朝野上下皆赞王莽,声望之高,超越了伯叔父。
公元前二二年,莽二十四岁入中枢开始作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成帝,愿把封邑部份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三十岁,封莽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皇帝侍卫近臣)。而莽之伯叔父凤、商、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成帝之世,王氏为侯九人,为大司马五人。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举荐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成帝接受了,莽时年三十八岁。莽作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成帝就病死了,太子哀帝即位,母亲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势。莽不得不请辞下台。退居新野(河南属地),闭门读书,一面注意朝廷动态,等待机会,准备东山再起。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莽逼子自杀偿命,莽此举得到人们的好感。
在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反平。在公元前二年,莽获允回京居住,隔年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了玉玺,召王莽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莽处理;此时莽四十五岁,一夕之间,莽成了国家最高行政的执行人,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势力,立王箕子为平帝,还为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迅速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基础。隔年太皇太后赐给莽为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莽假意推辞再三,接受了名号,却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大家皆歌颂王莽的恩德,此时正值公元纪元一年。四十八岁莽立女儿为平帝后;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四十九岁莽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时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京师顿时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莽因而加封九锡,莽此次却没谦让。
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平帝却死了。立孺子婴为皇太子,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为摄皇帝,自称「予」。此时莽五十一岁,值公元六年,年号称为居摄元年,翌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莽,声势浩大,莽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次日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称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莽年五十四岁。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莽做了十五年皇帝,欲有所作为,动引经义,对周礼等三代政治为理想,变法大肆改革,号为新政,却是复古;首定国家经济政策,立井田制度,奴婢私属,五均赊贷,六筦政策,即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利用公权力控制市场经济,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下至人民养生嫁娶,官室封国、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皆依周礼,一系列改革,充满理想;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奉行不得其人,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且改革步骤太快,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王田」、「私属」,影响了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加上刘姓宗室失去权位,自然引起不满和抵制。莽看不起边疆诸国,野蛮无文明,削王为侯,致使边疆乱起,不得平息。
天凤四年(公元十七年),全国发生蝗、旱灾,饥荒四起,莽叫百姓煮草根为酩以代粮,无效,饥民起而暴乱,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莽军相继败于赤眉及绿林军,在昆阳之战以四十余万军不敌万余兵力的刘秀,莽自此而衰。在公元二三年,地皇四年,莽率群臣至南郊,举行哭天大典,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但绿林军另一支劲旅起事军仍攻入长安,城中少年向应,攻入渐台,商人杜吴杀了王莽,校尉公宾斩其首,起事军将首级悬于宛市之中,莽死。成为两汉之间的异类,代罪羔羊。依史上莽死为六十八岁。
前141)
(6)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
(7)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8)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
(9)汉元帝刘爽(前32-前7)
(10)汉成帝刘骜(前32-前7)
(11)汉哀帝刘欣(前6-前1)
(12)汉平帝刘衍(1-5)
(13)孺子刘婴(6-8)
公元前三世纪,秦王朝的暴政。令秦王朝以短时间灭亡,起而代之的是由汉高祖刘邦所创立的汉王朝。
中华帝国自此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繁荣时期,由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的强盛,使中国人和汉人划上了等号,从此‘汉人。汉字,汉族‘就用到今天。
正如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所写的,此段历史是中华帝国的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再国力上达到空前的强盛,疆域也是扩张到空前的辽阔。势力也伸展至中亚。
但是,中国人的思维却遭受到限制,由汉武帝开始,儒学-一种埋没人性的哲学,开始成为统治者所用的工具,成为读书人晋身官场的教科书,儒家思想成为中华帝国的主流思想,抹煞了由春秋时期开始形成的灿烂缤纷的诸子百家思想。束缚了中国人的思维,但巩固了政治,使中华帝国的政治相对其它民族来得稳定。
功臣,名人,后妃:窦皇后,张骞,东方朔,司马迁,王昭君
王莽篡汉新朝(8-23)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县东),出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四十五年),红极一时的外戚王氏之家,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但父亲王曼早死,未能受封,接着哥哥去世,由他担起全家生活的责任,莽极为孝顺母亲而有声名,尊敬嫂子,照顾侄儿,生活俭朴,平日博学多览,手不释卷,学习「礼经」,拜陈参为师,为人谦恭有礼,结交社会贤达俊士,折节力行,宗族称孝,师友归仁,为一时人望之所寄
随着年龄的增加,社会历练的增长,王莽体认到除读书之外,还须伯叔父的帮助,因而对伯叔父刻意的恭顺,官居大司马的大伯父王凤生病时,莽亲自煎药尝汤,守在榻前数月,不眠不休,比王凤的儿子还孝顺,王凤临死前告诉妹妹皇太后王政君,要她照顾王莽。在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二二年),拜莽为黄门郎,稍后拔为射声校尉(掌管善射武士的军官)。
西汉自中叶以来,皆以外戚辅政,元帝皇后王政君,历佐四世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莽以姑母为凭借,初以谦恭下士,勤俭廉朴,收揽人心。后以爵位益尊,节操益谦,常把自己的俸禄和皇帝的赏赐,分给宾客,甚而卖掉车马,救济穷人,朝野上下皆赞王莽,声望之高,超越了伯叔父。
公元前二二年,莽二十四岁入中枢开始作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成帝,愿把封邑部份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三十岁,封莽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皇帝侍卫近臣)。而莽之伯叔父凤、商、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成帝之世,王氏为侯九人,为大司马五人。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举荐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成帝接受了,莽时年三十八岁。莽作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成帝就病死了,太子哀帝即位,母亲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势。莽不得不请辞下台。退居新野(河南属地),闭门读书,一面注意朝廷动态,等待机会,准备东山再起。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莽逼子自杀偿命,莽此举得到人们的好感。
在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反平。在公元前二年,莽获允回京居住,隔年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了玉玺,召王莽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莽处理;此时莽四十五岁,一夕之间,莽成了国家最高行政的执行人,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势力,立王箕子为平帝,还为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迅速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基础。隔年太皇太后赐给莽为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莽假意推辞再三,接受了名号,却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大家皆歌颂王莽的恩德,此时正值公元纪元一年。四十八岁莽立女儿为平帝后;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四十九岁莽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时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京师顿时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莽因而加封九锡,莽此次却没谦让。
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平帝却死了。立孺子婴为皇太子,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为摄皇帝,自称「予」。此时莽五十一岁,值公元六年,年号称为居摄元年,翌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莽,声势浩大,莽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次日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称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莽年五十四岁。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莽做了十五年皇帝,欲有所作为,动引经义,对周礼等三代政治为理想,变法大肆改革,号为新政,却是复古;首定国家经济政策,立井田制度,奴婢私属,五均赊贷,六筦政策,即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利用公权力控制市场经济,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下至人民养生嫁娶,官室封国、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皆依周礼,一系列改革,充满理想;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奉行不得其人,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且改革步骤太快,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王田」、「私属」,影响了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加上刘姓宗室失去权位,自然引起不满和抵制。莽看不起边疆诸国,野蛮无文明,削王为侯,致使边疆乱起,不得平息。
天凤四年(公元十七年),全国发生蝗、旱灾,饥荒四起,莽叫百姓煮草根为酩以代粮,无效,饥民起而暴乱,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莽军相继败于赤眉及绿林军,在昆阳之战以四十余万军不敌万余兵力的刘秀,莽自此而衰。在公元二三年,地皇四年,莽率群臣至南郊,举行哭天大典,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但绿林军另一支劲旅起事军仍攻入长安,城中少年向应,攻入渐台,商人杜吴杀了王莽,校尉公宾斩其首,起事军将首级悬于宛市之中,莽死。成为两汉之间的异类,代罪羔羊。依史上莽死为六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