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8小说网 www.18xs.com,希望与图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左右,在困牛山虎井沟约500米长一段,100余红军战士宁死不误伤杂在敌中的百姓,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跳崖,为革命捐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下人类史上最为悲壮的英雄赞歌。个别被树藤挡拌,得以幸存,如陈世荣。红五十二团团长田海青在战斗中光荣牺牲。16日晚还有突围红军24人分三路,各8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分别经谢家坡、干田湾、观音寺等三处上坡去晏家湾、国荣方向撤退而去。

    17日午前,军团部从国荣出发重抵甘溪,夜穿越石(阡)镇(远)大道出石阡去黔东根据地,24日在印江木黄与另一支的红军主力会师。

    困牛山战斗,群众被红军壮举感动,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和收养红军伤员,伤好后,还给予盘缠(路费)回家。当地群众逢年过节照习俗到红军跳崖遗址凭吊纪念红军壮士。

    困牛山战斗是甘溪战斗后红六军团粉碎敌军“会剿”和“歼灭”企图,胜利突围出石阡的战斗;是红52团服从命令,听党指挥,胜利完成断后任务的战斗;是红军舍身为民,用生命诠释革命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战斗。

    导游黄桂蓉讲完了红军的战斗故事。吴总见天色尚早,对导游黄桂蓉了道:“小黄,时间还早,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石阡的民族文化?”

    黄桂蓉看了一眼蒋副会长,蒋副会长说道:“小黄,你就给吴总他们介绍一下!”

    导游黄桂蓉说道:“石阡民间保留着多种充满生活情趣带有浓郁泥土气息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在春节、元宵期间的“玩灯”之俗;在祭祀秧神、朝山拜佛的木偶戏;在庆坛还愿时演出的傩堂戏等。传统民族灯戏有龙灯,分为毛龙、狗龙、狮子龙、棒槌龙;农耕劳作间歌舞如打薅草锣鼓;茶灯。”

    于是,导游黄桂蓉一一地介绍了几种民间民族文化。

    仡佬毛龙,起源于古代仡佬民族对“竹王”神崇拜,其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期。仡佬毛龙以“灯班”为组织的民间传承形式延续流传县境内。毛龙龙头、龙身全是竹子编扎的骨架,形如蛇身,尾似鱼尾,龙头有“麒麟”和“鸡颈”两种。龙身长15至25米,分七栋、九栋、十一栋、十三栋,每栋2米。龙身用须状的五色“火草杆”编扎后全身毛绒绒的。有的灯班玩毛龙还伴有两条“狗龙”相随。玩毛龙是仡佬村寨集体行动,队伍配有专门的打击乐队,打击乐有固定的曲牌。每年毛龙灯会是仡佬族盛大的文化活动。其信仰崇拜包括六个文化要素:1、龙神信仰(传统故事、敬龙神仪式、敬龙神场合及用品、敬龙神诵词)。2、附属、图腾、神灵信仰(竹王崇拜、盘瓠崇拜、民间佛、道崇拜、原始崇拜)等。3、编扎工艺、选材(竹篾、彩纸、编扎技术)等。4、玩技(上桌、过独木桥、双龙抢宝、单龙戏珠、懒龙翻身、天鹅抱蛋、犀牛望月、螺丝旋顶)等。5、念诵表演(开光、请水、化龙、开财门、敬神、求子)。6、打击乐的鼓点曲牌构件等。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傩戏,在元代时期,石阡就有傩戏活动记载。到了明朝时期,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石阡府志》中也有了关于傩戏活动的记载。清康熙三年(1664年),推官陈龙岩在《石阡府志》“奇观论”中写道:“阡属楚尾,信鬼重巫,酷有湘、沅间风。秋尽冬来,腊余春前,比户春傩鼓角,铙笳铃锣,歌唱之声,响彻昼夜”。民国时期,境内傩戏班100余个,经常在县城、本庄、白水沙、龙塘等地演出。其中著名的有晏明姚绍清傩戏班,乐桥王清廉傩戏班,公鹅吴忠仁傩戏班,青阳陈正中傩戏班。解放后,傩戏演出被视为搞“封建迷信活动”而加禁止,只在最边缘的农村有少数活动。1979年后,傩戏文化引起重视,县内傩戏班逐步恢复发展。至1985年,傩戏班已恢复23个,傩戏艺人发展到170余人。

    石阡傩戏分6个流派。一、茅山教派:青阳乡科甲弯商家傩班,祖师59人,家传6代,汉族。二、湖南教派:晏明村新化姚家傩班,祖师32人,家传5代,由湖南保靖江石夹大坪田法龙传,侗族;乐桥村柿花坝王清廉傩班,祖师30人,由湖南麻阳传入,土家族。三、湖北教派:乐桥乡双山傩班,传6代、汉族。四、淮南教派:枇杷乡楼房杨家傩班,祖师38人,家传5代,侗族。五、河南教派:枫香乡新屯谭家傩班,祖师谭法旺从河南安阳学成,家传6代,汉族。六、四川教派:枫香乡银丰陈家傩班,从四川秀山熊法清处学成,家传4代,仡佬族。

    石阡傩戏包括法事、正戏、外戏和傩技四种形态。法事包括开坛、起神、发文、立楼扎寨、开(放)兵、搭桥、回香、申文、请水、合神、献红花、开光、洒净水、游城破狱、领性、上熟、送圣等20多项内容。主要构成请神、酬神、送神的古傩戏遗意。法事的宗教成份和迷信色彩甚浓,有的唱段直接采用了佛教、道教诵经的调子。做完法事后紧接演正戏。

    正戏是法事的调剂和补充,以第一人称出现。虽然正戏演的是关于神的故事,但故事中已具有简单的矛盾纠葛和人物性格刻画。其中和尚、开山等具诙谐个性,演出中常使用地方口语插科打诨,调笑逗趣,形成比较质朴、简单的戏剧形式。音乐唱腔是正戏的主要部分,县内傩戏班上演正戏有《扫地梅香》、《唐氏太婆》、《甘生赶考》、《勾判》等24个。

    (未完待续。)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