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星光战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容易,最简单的办法自然就是替换。比如在“自然的馈赠”这一集里面采摘松茸是夏季才有的活动,错过了季节没能拍到,就选择其他的收获活动替换上去。反正当时立项的时候正好赶上晚秋,不管是远洋捕捞还是查干湖冬捕,这些原本是为第二季准备的素材,完全可以替换到第一季里面。还有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这一集里面潜水捞拾海胆、泼水浇灌芋头、高原收获青稞、楼顶种植蔬菜都因为季节的原因没能拍摄到,留作明年夏季的主要工作来完成。而且这一季里面涉及到收获的故事主要就是这首尾两集,替换起来也算是比较简单的事情。但这样做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会让收获的过程和镜头显得干瘪,没有照顾到幅员辽阔的整个中国,也没有办法展现四季不同的收获。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完全推到自己心中的那些成品的形象,全部重头来过。重新编写整部纪录片的主线,用现在的镜头素材在保持原来节目核心不变的情况下重新编辑和整理,抛弃掉固有的轨道,重新规划制作这部纪录片。但这个办法就会显得非常的繁琐复杂,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纪录片的失败。毕竟自己不是另一个世界的陈晓卿,对于这部纪录片自己也就是理解的稍微深刻一点点,想要重新规划恐怕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和汗水。
另一方面,自己好死不死答应了王丽华和央视合作制作这部纪录片的提议。如果天极是唯一的制作方,那可以先把计划放缓一些,等明年拍过所有计划中的素材之后再开始制作。或者时间拖久一些,哪怕是重头来过也有成功的可能。但是现在不允许了,央视不会同意明年这时候才开始制作这部纪录片,也不会答应把制作的时间拖到春节之后。毕竟另一个世界的这部纪录片第一季的制作花了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自己也就是在素材的选择上面稍微占点儿便宜,其他的工作不一定有人家做得那么好。
唉,现在吞下的泪就是当年吹过的牛啊!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使用替换的法子。不过在素材安排上必须下些功夫,必须要人为制造一些错位和交叉,才能避免镜头在某一片区域、某一个时间节点停留得过长。如此一来,解说词也要有一定的修改,毕竟同样的故事讲述的却不是同一个主题。但即使是这样,工程量也比推倒重建要好得多。说白了,就是镜头剪切粘贴的事儿,从第二季中借用一部分素材补充到第一季中。
苏钺并没有直接开始剪辑的工作。毕竟和王丽华说好了,这个节目已经不是天极一家的任务了。他现在能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素材,按照既定的每一集的主题,给每一个镜头安排好合适的位置。而且这还不是最终剪辑需要的提纲,必须让央视那边来人沟通交流、双方都认可之后才能确定下来。至于解说词,苏钺也只打算找几个自己熟悉的片段和故事搬运一下,毕竟自己不是做文字工作的,把那个风格确定下来,央视应该有专门的人才来解决这个麻烦。想必出了刘波的事情之后,央视应该汲取教训了。
素材太多,苏钺用了一天多的时间才弄好剪辑的初步提纲。然后打电话给王丽华。王丽华还有些惊诧,原本以为上次沟通过之后苏钺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抽出手来弄这个事情,没想到几天的功夫就开始准备了。
说好了第二天双方就在央视碰头商讨后期制作的事情,苏钺也提前粗剪了几个片段出来。首要的选择的自然是厨房里面厨师烹饪的过程。菜刀在案板上敲出有韵律的节奏、滚油碰到新鲜的食材时发出“刺啦啦”的爆香……熟练的颠勺、烈火在锅子里面翻滚,行云流水之间,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出现在镜头前……这样的镜头是这部纪录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想来应该能吸引央视来人的注意。不过精彩的烹饪过程毕竟不是这部纪录片的主旨,在这个精彩的片段之前,是所用的食材收获采摘的场景和市场里面售卖的场景。而跟在这个酒店厨房的镜头之后的片段,则是同一种食材在夜市、大排档、家庭厨房里面的不同处理方式。剪完之后苏钺大体看了看,觉得只要配上背景乐和解说,完全可以当成现成的成品片段来用,心里也多少有些自得起来。
第二天在公司露了个面,带齐需要的东西,苏钺便驱车去了央视大楼。王丽华已经在纪录片频道所在的楼层等着了。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说是天极和央视纪录频道联合制作,但实际上苏钺还真没见过纪录频道的领导,从开始立项到拍摄的过程,苏钺都是和王丽华联系。当时代表央视签约的倒是纪录频道的总监韦滨,但那时候苏钺和郭婧还停留在洛杉矶,天极这边的签约人是刘田。所以这次还是苏钺第一次见到韦滨这个人。
王丽华给两个人做了介绍,两人客气了几句,就去了纪录频道的会议室。几句话的功夫,苏钺就发现韦滨这个人有点儿“官僚”,说话倒是客气,但眼睛总是时不时地往下瞟,不知道是走神还是没把自己放在心上。
会议室里,王丽华作为联络人主持了会议。韦滨先是发表了一大段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苏钺的策划是国内纪录片制作的里程碑... -->>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容易,最简单的办法自然就是替换。比如在“自然的馈赠”这一集里面采摘松茸是夏季才有的活动,错过了季节没能拍到,就选择其他的收获活动替换上去。反正当时立项的时候正好赶上晚秋,不管是远洋捕捞还是查干湖冬捕,这些原本是为第二季准备的素材,完全可以替换到第一季里面。还有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这一集里面潜水捞拾海胆、泼水浇灌芋头、高原收获青稞、楼顶种植蔬菜都因为季节的原因没能拍摄到,留作明年夏季的主要工作来完成。而且这一季里面涉及到收获的故事主要就是这首尾两集,替换起来也算是比较简单的事情。但这样做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会让收获的过程和镜头显得干瘪,没有照顾到幅员辽阔的整个中国,也没有办法展现四季不同的收获。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完全推到自己心中的那些成品的形象,全部重头来过。重新编写整部纪录片的主线,用现在的镜头素材在保持原来节目核心不变的情况下重新编辑和整理,抛弃掉固有的轨道,重新规划制作这部纪录片。但这个办法就会显得非常的繁琐复杂,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纪录片的失败。毕竟自己不是另一个世界的陈晓卿,对于这部纪录片自己也就是理解的稍微深刻一点点,想要重新规划恐怕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和汗水。
另一方面,自己好死不死答应了王丽华和央视合作制作这部纪录片的提议。如果天极是唯一的制作方,那可以先把计划放缓一些,等明年拍过所有计划中的素材之后再开始制作。或者时间拖久一些,哪怕是重头来过也有成功的可能。但是现在不允许了,央视不会同意明年这时候才开始制作这部纪录片,也不会答应把制作的时间拖到春节之后。毕竟另一个世界的这部纪录片第一季的制作花了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自己也就是在素材的选择上面稍微占点儿便宜,其他的工作不一定有人家做得那么好。
唉,现在吞下的泪就是当年吹过的牛啊!
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使用替换的法子。不过在素材安排上必须下些功夫,必须要人为制造一些错位和交叉,才能避免镜头在某一片区域、某一个时间节点停留得过长。如此一来,解说词也要有一定的修改,毕竟同样的故事讲述的却不是同一个主题。但即使是这样,工程量也比推倒重建要好得多。说白了,就是镜头剪切粘贴的事儿,从第二季中借用一部分素材补充到第一季中。
苏钺并没有直接开始剪辑的工作。毕竟和王丽华说好了,这个节目已经不是天极一家的任务了。他现在能做的,就是选择合适的素材,按照既定的每一集的主题,给每一个镜头安排好合适的位置。而且这还不是最终剪辑需要的提纲,必须让央视那边来人沟通交流、双方都认可之后才能确定下来。至于解说词,苏钺也只打算找几个自己熟悉的片段和故事搬运一下,毕竟自己不是做文字工作的,把那个风格确定下来,央视应该有专门的人才来解决这个麻烦。想必出了刘波的事情之后,央视应该汲取教训了。
素材太多,苏钺用了一天多的时间才弄好剪辑的初步提纲。然后打电话给王丽华。王丽华还有些惊诧,原本以为上次沟通过之后苏钺还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抽出手来弄这个事情,没想到几天的功夫就开始准备了。
说好了第二天双方就在央视碰头商讨后期制作的事情,苏钺也提前粗剪了几个片段出来。首要的选择的自然是厨房里面厨师烹饪的过程。菜刀在案板上敲出有韵律的节奏、滚油碰到新鲜的食材时发出“刺啦啦”的爆香……熟练的颠勺、烈火在锅子里面翻滚,行云流水之间,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出现在镜头前……这样的镜头是这部纪录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想来应该能吸引央视来人的注意。不过精彩的烹饪过程毕竟不是这部纪录片的主旨,在这个精彩的片段之前,是所用的食材收获采摘的场景和市场里面售卖的场景。而跟在这个酒店厨房的镜头之后的片段,则是同一种食材在夜市、大排档、家庭厨房里面的不同处理方式。剪完之后苏钺大体看了看,觉得只要配上背景乐和解说,完全可以当成现成的成品片段来用,心里也多少有些自得起来。
第二天在公司露了个面,带齐需要的东西,苏钺便驱车去了央视大楼。王丽华已经在纪录片频道所在的楼层等着了。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说是天极和央视纪录频道联合制作,但实际上苏钺还真没见过纪录频道的领导,从开始立项到拍摄的过程,苏钺都是和王丽华联系。当时代表央视签约的倒是纪录频道的总监韦滨,但那时候苏钺和郭婧还停留在洛杉矶,天极这边的签约人是刘田。所以这次还是苏钺第一次见到韦滨这个人。
王丽华给两个人做了介绍,两人客气了几句,就去了纪录频道的会议室。几句话的功夫,苏钺就发现韦滨这个人有点儿“官僚”,说话倒是客气,但眼睛总是时不时地往下瞟,不知道是走神还是没把自己放在心上。
会议室里,王丽华作为联络人主持了会议。韦滨先是发表了一大段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苏钺的策划是国内纪录片制作的里程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