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明末求生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崇祯十六年秋,北海。
刚经历了盛夏,草还未发黄,天气已经转凉,草原上各种禽鸟野兽,为了储备过冬的食物,纷纷出来活动,正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季节。
不过志文感兴趣的,可不是狩猎,在草原上这么些年,从初拿弓箭,到现在的箭无虚发,其间大大小小打了多少次猎,他已经记不得了。
此地虽然已经远离漠南,但草原风情不变,若仅是打猎,他可不会大老远地从达林台跑到这里。
吸引志文的,是北海在后世的诺大名气。
北海是汉人史书对它的称呼,在后世,它有个很洋气的俄罗斯名字-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长六百多公里,宽近五十公里,将其称之为海,一点也不夸张。
此地由漠北蒙古的不里牙惕部占据,数年前,叶赫、黑水与其他天字号佣兵团齐心协力将该部归于涿鹿治下,那时候志文就想来看看,只是俗事缠身,路途遥远,不得不熄了念头。
如今偷得空闲,遂带着家眷北上,一睹北海盛景为快。
“夫君,如此美景,怎的一言不发?”王书芸轻驱马匹,来到志文旁边,眼睛掠过湖面之后,也和志文一般被美景所慑,一动不动地发起了呆。
三年前志文满二十的时候成了亲,新娘之一,就是曾与他青梅竹马拜过堂的王书芸。
尽管在后世,二十岁还是毛头小子,但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有子嗣了,志文虽然一心想要年纪大点再成亲,但谁叫他是涿鹿的顶梁柱,不成家生子,不论是长辈还是下属都不放心。
志文最终没能完全顶住压力,终于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了人生大事。
“小志哥,这里好美哦。”小英也骑着马来到他的另一边,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水面舍不得挪开。
小志哥是她叫习惯了的,即便与王书芸一起嫁给了志文,还是没有改过口来。
没错,小英也是志文的妻子,天真烂漫,毫无心机,却又不乏鬼精灵,与王书芸的知书达礼,贤淑大方截然不同,却又相映成趣,倒让志文颇有得享齐人之福的感受。
郑家不是什么豪门大户,志文也有意淡化妻妾的分别,当时两人可是一起嫁过来的,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大小之别。
他们三人还没有子嗣,其他人如小英娘、王学究都挺着急,不过志文却不太在乎,两个丫头年龄都还不大,特别是小英,还不满二十,等过几年长开了,再怀孕也不迟,对身体也好。
“嗯,好美。”志文也沉浸在这海天一色,深邃幽蓝的景色中。
好半晌,三人才缓过神来。
“唉,要是囡囡她们也在该多好。”小英第一个开口,为如此美景却缺少好友相伴而叹息。
“楠妹如今可是内阁大臣夫人,怎么可能离开京师,到这北冥之地。”王书芸接话。
她口中所说的楠妹,就是囡囡,十六岁的时候被孙大夫赐名郑楠,随后没多久,就嫁给了宋献策,夫妇两人一起进京去了。
宋献策现如今是大明内阁大臣之一,囡囡自然就是大臣夫人了。
妞妞嫁给李定国,林巧不出意外地嫁了孙可旺,几个丫头都有了归宿。
妞妞大名郑柳,也是孙大夫取的名,孙大夫根据这两姊妹的小名取了个谐音字,虽然有些懒惰,但一楠一柳,倒也不难听。
孙可旺在大凌河一役中,追击金人的战绩还是不错的,但他自己觉得比不上李定国放的三把火,回到达林台后,硬是辞去了治安官的职务。
带着几十个亲兵,成天同佣兵团厮混在一起,不求指挥战斗,但求痛快厮杀,覆灭建奴的最后一战,他也有参与。
之后同样闲不住,干脆自己成立了一个佣兵团,接任务赚钱粮是次要的,为的是能到处走走,长长见识。
乌斯藏他去过,天山、阿尔泰山也留下了他的足迹,林巧也不是娇娇女,嫁鸡随鸡,夫妇二人很少乖乖呆在达林台。
志文他们北上北海之前,两人又接了个任务出去了。
李定国就本分得多,能安安静静地呆在达林台或是卓尔湖练兵,不过他与叶赫、黑水两只佣兵团关系很好,海东青、阿敏等人不时会请他跑一趟,帮忙练练兵,这会儿,夫妇俩应该在后世的外兴安岭一带欣赏美景。
“还是小时候好玩,长大了反而规矩多,这也不行,那也不让,想谁了也见不到。”小英嘟着嘴说道,“我看宋先生那个劳什子的内阁大臣,不做也罢。”
“真是孩子话。”王书芸笑了,“宋先生这内阁大臣,可不是仅仅是为了他自己做的,更是为了咱们涿鹿商社做的,哪能说不做就不做,对吧,夫君?”
志文微笑点头,王书芸读的书多,在这些方面比犯迷糊的小英要强得多,宋献策这内阁大臣的位置,可是涿鹿商社全力支持顶上去的。
崇祯十一年,建奴覆灭后的第七年,大明北方虽然还是饱受旱灾之苦,但因为有涿鹿工会提供的抗旱高产粮种,流民彻底消失,大部分百姓都有了温饱,部分人家甚至仅仅靠着高产粮食就发了家。
大明帝国彻底摆脱内忧外患之后,登基已久的崇祯,终于不再那么焦头烂额,关注的东西开始多了。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不知何时盯上了涿鹿商社,暗中调查很久,了解不少情况,适时地把此时已成庞然大物的涿鹿商社的详情报与了崇祯。
崇祯一看,如芒在背,区区一个商社,不但垄断了毛纺行业,还与总督边军勾结,要是给他们时间,是不是会渗透到朝堂宫廷,自己的江山性命堪忧啊。
遂下令封了涿鹿商社在京师和应天府两地的铺子,免去耿如杞、张鸿功与贺文瑞等人的差使,让三人进京述职,同时密令京营出军,包围涿鹿山,意图以此逼商社背后的大东家现身,再慢慢炮制。
不料涿鹿商社尚未反击,就接踵而至地发生了数起大事,令崇祯束手无策。
首先爆发的,是一北一南两京之地的商户大罢市,涿鹿商社的铺子其实在这两地既不显眼,也不豪华,只负责批发货物给零售商家,被封之后,这些商家没了货源,生意做不下去,有那冲动之人一扇动,南北两地就相互呼应地罢了市。
时值中秋前后,正是百姓准备过冬衣物的时候,买不到毛衣毛布,影响很大,对朝廷不满的情绪四下弥漫,有那冲动的书生,甚至当街抨击朝廷,说这是恶政。
一开始骆养性还想抓几个人震慑一下,岂料越闹越大,牵连甚广,吓得他没了主意,不得不将先前抓的人放了,又跑去找崇祯拿主意。
接着就是宣府、大同、晋西三镇的边军大哗,直接发动兵变,他们甚至将卸职准备返京的耿如杞三人拦下,准备拥戴三人直接兵发京师。
耿如杞等人坚决不从,边兵也不为难他们,找了个院子将他们软禁起来。
随后出动了近万人马,将涿鹿山保护起来,京营还没出顺天府地界,听到此讯,吓得又缩回了京师。
崇祯焦头烂额,骑虎难下,想要强硬点,又怕闹出更大乱子,京营的那副怂样他也看在眼里,根本不可能指望他们能对付宣大的边军,要想动手,恐怕得出动蓟辽的军队才行,可这样一来,事情就无法挽回了。
有心退让却觉得没了面子,左右为难之下,局面就这样暂时地僵持起来。
消息传到达林台,涿鹿商社之人,还有各个佣兵团,无不破口痛骂,都说朝廷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没有大伙儿在塞外的辛劳,哪来的建奴覆灭和七年不起的边衅。
有冲动的,如孙可旺、海东青等人,干脆提议志文,向大明用兵。
志文没有采纳这个偏激的建议,一起刀兵,不知会有多少的生灵涂炭,都是汉人,没必要自相残杀。
解决问题并不是要靠打打杀杀才行的,有时候其他手段更有效果,不见罢市加兵变,就弄得崇祯束手无策了么?
很快,马二在京师的人找到了骆养性,告诉他涿鹿山有诚意同朝廷商谈,但前提是要让涿鹿商社在南北两京的铺子重新开业,同时让耿如杞三人官复原职,涿鹿山愿意安抚罢市的商家,和兵变的边军。
否则的话,这些麻烦就让朝廷自己头疼去,另外,马二的人还告诉骆养性,朝廷若继续不依不饶,涿鹿商社将停止向关内提供抗旱高产的粮种。
这些话骆养性没敢隐瞒,一字不漏地转告给了崇祯,崇祯听后,想了好几天,最终低了头。
百密一疏啊,崇祯自嘲,动手前居然把涿鹿商社最大的倚仗给忘了。
经过八九年不断地宣扬,还有百姓间的口口相传,涿鹿商社的粮种已经遍布帝国南北,正是因为这些粮种的高产,才使得大明,特别是北方摆脱了严重缺粮的危机,而南方则更加富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红薯土豆,志文针对南方,又提供了特别的稻种,优缺点与红薯土豆一样,保证... -->>
大明崇祯十六年秋,北海。
刚经历了盛夏,草还未发黄,天气已经转凉,草原上各种禽鸟野兽,为了储备过冬的食物,纷纷出来活动,正是一年中最好的一个季节。
不过志文感兴趣的,可不是狩猎,在草原上这么些年,从初拿弓箭,到现在的箭无虚发,其间大大小小打了多少次猎,他已经记不得了。
此地虽然已经远离漠南,但草原风情不变,若仅是打猎,他可不会大老远地从达林台跑到这里。
吸引志文的,是北海在后世的诺大名气。
北海是汉人史书对它的称呼,在后世,它有个很洋气的俄罗斯名字-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长六百多公里,宽近五十公里,将其称之为海,一点也不夸张。
此地由漠北蒙古的不里牙惕部占据,数年前,叶赫、黑水与其他天字号佣兵团齐心协力将该部归于涿鹿治下,那时候志文就想来看看,只是俗事缠身,路途遥远,不得不熄了念头。
如今偷得空闲,遂带着家眷北上,一睹北海盛景为快。
“夫君,如此美景,怎的一言不发?”王书芸轻驱马匹,来到志文旁边,眼睛掠过湖面之后,也和志文一般被美景所慑,一动不动地发起了呆。
三年前志文满二十的时候成了亲,新娘之一,就是曾与他青梅竹马拜过堂的王书芸。
尽管在后世,二十岁还是毛头小子,但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已经有子嗣了,志文虽然一心想要年纪大点再成亲,但谁叫他是涿鹿的顶梁柱,不成家生子,不论是长辈还是下属都不放心。
志文最终没能完全顶住压力,终于在二十岁的时候完成了人生大事。
“小志哥,这里好美哦。”小英也骑着马来到他的另一边,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水面舍不得挪开。
小志哥是她叫习惯了的,即便与王书芸一起嫁给了志文,还是没有改过口来。
没错,小英也是志文的妻子,天真烂漫,毫无心机,却又不乏鬼精灵,与王书芸的知书达礼,贤淑大方截然不同,却又相映成趣,倒让志文颇有得享齐人之福的感受。
郑家不是什么豪门大户,志文也有意淡化妻妾的分别,当时两人可是一起嫁过来的,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大小之别。
他们三人还没有子嗣,其他人如小英娘、王学究都挺着急,不过志文却不太在乎,两个丫头年龄都还不大,特别是小英,还不满二十,等过几年长开了,再怀孕也不迟,对身体也好。
“嗯,好美。”志文也沉浸在这海天一色,深邃幽蓝的景色中。
好半晌,三人才缓过神来。
“唉,要是囡囡她们也在该多好。”小英第一个开口,为如此美景却缺少好友相伴而叹息。
“楠妹如今可是内阁大臣夫人,怎么可能离开京师,到这北冥之地。”王书芸接话。
她口中所说的楠妹,就是囡囡,十六岁的时候被孙大夫赐名郑楠,随后没多久,就嫁给了宋献策,夫妇两人一起进京去了。
宋献策现如今是大明内阁大臣之一,囡囡自然就是大臣夫人了。
妞妞嫁给李定国,林巧不出意外地嫁了孙可旺,几个丫头都有了归宿。
妞妞大名郑柳,也是孙大夫取的名,孙大夫根据这两姊妹的小名取了个谐音字,虽然有些懒惰,但一楠一柳,倒也不难听。
孙可旺在大凌河一役中,追击金人的战绩还是不错的,但他自己觉得比不上李定国放的三把火,回到达林台后,硬是辞去了治安官的职务。
带着几十个亲兵,成天同佣兵团厮混在一起,不求指挥战斗,但求痛快厮杀,覆灭建奴的最后一战,他也有参与。
之后同样闲不住,干脆自己成立了一个佣兵团,接任务赚钱粮是次要的,为的是能到处走走,长长见识。
乌斯藏他去过,天山、阿尔泰山也留下了他的足迹,林巧也不是娇娇女,嫁鸡随鸡,夫妇二人很少乖乖呆在达林台。
志文他们北上北海之前,两人又接了个任务出去了。
李定国就本分得多,能安安静静地呆在达林台或是卓尔湖练兵,不过他与叶赫、黑水两只佣兵团关系很好,海东青、阿敏等人不时会请他跑一趟,帮忙练练兵,这会儿,夫妇俩应该在后世的外兴安岭一带欣赏美景。
“还是小时候好玩,长大了反而规矩多,这也不行,那也不让,想谁了也见不到。”小英嘟着嘴说道,“我看宋先生那个劳什子的内阁大臣,不做也罢。”
“真是孩子话。”王书芸笑了,“宋先生这内阁大臣,可不是仅仅是为了他自己做的,更是为了咱们涿鹿商社做的,哪能说不做就不做,对吧,夫君?”
志文微笑点头,王书芸读的书多,在这些方面比犯迷糊的小英要强得多,宋献策这内阁大臣的位置,可是涿鹿商社全力支持顶上去的。
崇祯十一年,建奴覆灭后的第七年,大明北方虽然还是饱受旱灾之苦,但因为有涿鹿工会提供的抗旱高产粮种,流民彻底消失,大部分百姓都有了温饱,部分人家甚至仅仅靠着高产粮食就发了家。
大明帝国彻底摆脱内忧外患之后,登基已久的崇祯,终于不再那么焦头烂额,关注的东西开始多了。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不知何时盯上了涿鹿商社,暗中调查很久,了解不少情况,适时地把此时已成庞然大物的涿鹿商社的详情报与了崇祯。
崇祯一看,如芒在背,区区一个商社,不但垄断了毛纺行业,还与总督边军勾结,要是给他们时间,是不是会渗透到朝堂宫廷,自己的江山性命堪忧啊。
遂下令封了涿鹿商社在京师和应天府两地的铺子,免去耿如杞、张鸿功与贺文瑞等人的差使,让三人进京述职,同时密令京营出军,包围涿鹿山,意图以此逼商社背后的大东家现身,再慢慢炮制。
不料涿鹿商社尚未反击,就接踵而至地发生了数起大事,令崇祯束手无策。
首先爆发的,是一北一南两京之地的商户大罢市,涿鹿商社的铺子其实在这两地既不显眼,也不豪华,只负责批发货物给零售商家,被封之后,这些商家没了货源,生意做不下去,有那冲动之人一扇动,南北两地就相互呼应地罢了市。
时值中秋前后,正是百姓准备过冬衣物的时候,买不到毛衣毛布,影响很大,对朝廷不满的情绪四下弥漫,有那冲动的书生,甚至当街抨击朝廷,说这是恶政。
一开始骆养性还想抓几个人震慑一下,岂料越闹越大,牵连甚广,吓得他没了主意,不得不将先前抓的人放了,又跑去找崇祯拿主意。
接着就是宣府、大同、晋西三镇的边军大哗,直接发动兵变,他们甚至将卸职准备返京的耿如杞三人拦下,准备拥戴三人直接兵发京师。
耿如杞等人坚决不从,边兵也不为难他们,找了个院子将他们软禁起来。
随后出动了近万人马,将涿鹿山保护起来,京营还没出顺天府地界,听到此讯,吓得又缩回了京师。
崇祯焦头烂额,骑虎难下,想要强硬点,又怕闹出更大乱子,京营的那副怂样他也看在眼里,根本不可能指望他们能对付宣大的边军,要想动手,恐怕得出动蓟辽的军队才行,可这样一来,事情就无法挽回了。
有心退让却觉得没了面子,左右为难之下,局面就这样暂时地僵持起来。
消息传到达林台,涿鹿商社之人,还有各个佣兵团,无不破口痛骂,都说朝廷忘恩负义,过河拆桥,没有大伙儿在塞外的辛劳,哪来的建奴覆灭和七年不起的边衅。
有冲动的,如孙可旺、海东青等人,干脆提议志文,向大明用兵。
志文没有采纳这个偏激的建议,一起刀兵,不知会有多少的生灵涂炭,都是汉人,没必要自相残杀。
解决问题并不是要靠打打杀杀才行的,有时候其他手段更有效果,不见罢市加兵变,就弄得崇祯束手无策了么?
很快,马二在京师的人找到了骆养性,告诉他涿鹿山有诚意同朝廷商谈,但前提是要让涿鹿商社在南北两京的铺子重新开业,同时让耿如杞三人官复原职,涿鹿山愿意安抚罢市的商家,和兵变的边军。
否则的话,这些麻烦就让朝廷自己头疼去,另外,马二的人还告诉骆养性,朝廷若继续不依不饶,涿鹿商社将停止向关内提供抗旱高产的粮种。
这些话骆养性没敢隐瞒,一字不漏地转告给了崇祯,崇祯听后,想了好几天,最终低了头。
百密一疏啊,崇祯自嘲,动手前居然把涿鹿商社最大的倚仗给忘了。
经过八九年不断地宣扬,还有百姓间的口口相传,涿鹿商社的粮种已经遍布帝国南北,正是因为这些粮种的高产,才使得大明,特别是北方摆脱了严重缺粮的危机,而南方则更加富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红薯土豆,志文针对南方,又提供了特别的稻种,优缺点与红薯土豆一样,保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