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崛起在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向经常传递消息。如今看来,不仅是昌平已经被乱军攻占,恐怕孙大人与洪大人率领的陕西军也发生了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如果高公公再从那条路,很可能也遭到了不测,恐怕朝廷到现在也不知道昌平丢掉的消息。”
杨嗣昌的弦外之音,不仅使得朱由检震惊了,更是使得高起潜骇然的目瞪口呆,即便是早就有了猜测和心理准备,情绪还是久久不能平息。
“而且,参照种种端倪来看,结合山西发生的事情,微臣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不仅是昌平通往京师的官道被乱军控制了,恐怕京师周围绝大多数的官道也落入乱军的手中。否则,朝廷得到的消息也不会如此闭塞和迟钝,总是晚了那么多。”
杨嗣昌沉声的说完之后,没有再言语,而是神情难看的望着朱由检,恐怕还有一些猜测没有尽述,比如由于得到消息的迟缓性,真实情况可能比高起潜讲得还要更加的糟糕,乱军正在逼近京畿。
这一刻,朱由检气极反静,手脚却是冰凉,声音略微发颤的问道:“杨尚书,既然形势如此急迫,你认为朝廷该如何做?要立即收复昌平吗?”
杨嗣昌的心里也很是没底,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略微沉吟了一下,大脑飞速运转起来,片刻之后,沉声答道:“皇上,以微臣愚见,朝廷如今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立即与清军和谈,稳住鞑子。”
“随后,召集京师周围所有的军队,拱卫京畿,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以待南方的勤王之兵,现在还不是收复昌平的时候,保住京城为主。”
跪在地上的高起潜连忙接过话茬,附和道:“皇上,杨尚书说得不错,为今之时,首要之务,就是稳住清军,避免鞑子与乱军狼狈为奸,同流合污,唯有拖住一方,才能静待时变,等待更多的勤王兵,同时在京城募集兵丁,补充到城防营里。”
似乎早就商量好的一般,杨嗣昌的话语一顿,等到高起潜说完之后,这才进一步地说道:“皇上,朝廷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京城的城防营只有两三万老弱残兵,必须将三大营的兵力收拢,共同守北京城。同时,正如高公公所讲,要尽可能地募集兵丁。”
说到这里,杨嗣昌忽然话语一顿,面露犹豫之色,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朱由检却是暗暗着急,忍不住地催促道:“杨尚书,有话尽管直言,不管说什么,朕都赦你无罪!”
“谢过皇上!”
杨嗣昌高声回应了一句,恭敬地再施一礼,这才徐徐说道:“启禀皇上,还是老问题,要想将士们同仇敌忾,誓死守卫京畿,饷银可以暂缓,但必须保证粮草的充盈。否则,就算是募集再多的军队,将士也是离心离德,不肯全力守城。”
朱由检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但心里却是十分的苦涩,有苦难言,但还是看向了杨嗣昌,询问道:“杨尚书,对于粮饷的事情,你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之策?”
说到这里,朱由检的话语也是一顿,转而补充道:“杨尚书,你也曾经掌管过户部,就应该知道,无论是朕的私库,还是朝廷的国库,根本拿不出多少银子,根本无法支撑那么多的军队开销。”
“嗯...”杨嗣昌发出一个沉吟的鼻音,又何尝不明白朱由检的难处,略微想了想,这才答道:“皇上,为今之时,乱军渐渐逼近京畿,要想解决粮饷的问题,只能从京城入手,向众官员募集粮草与饷银。”
听到这样的回答,朱由检的神色只是稍稍缓和了一点,但依旧很难看,摇了摇头,颇有无奈之意,仿佛并未抱多大的希望,声音低沉的叹息道:“哎...也只能如此了~”
杨嗣昌与高起潜离去了,朱由检却是愣愣的出神,呆呆地盯着摇曳的烛光,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忽然淡淡地说道:“徐高,你说朕该如何向大臣们募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募集到足够多的银两。”
一旁的司礼太监徐高侧了侧身,看着依旧望着烛光的崇祯皇帝,双眼黯淡无光,心生不忍之意,沉吟了一下,略有保留的模糊道:“启禀皇上,要想募捐成功,就要有一个带头之人,率先响应皇上你的募捐之策,其他诸多大臣才能捐银捐粮。”
宛若醍醐灌顶一般,崇祯的眼前顿时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自语的说道:“对啊,嘉定伯就是一个最好的人选,不仅是朕的国丈,还是皇后的亲父亲,又在兵马司任职,应该能够起到不错的带头作用。”
说到这里,崇祯的眼里神采连连,回头看向徐高,兴奋地说道:“徐高,你立即前往国丈嘉定伯府一趟,将其中的利害攸关讲一下,一旦朕颁发了募捐的旨意,希望他能够拿出十万两银子,作为表率作用。”
“是,皇上,奴才这就传达您的口谕。”
徐高回答之时,一股心酸之意油然而生,有一些同情眼前的这位皇帝,居然沦落到向臣子“募捐”的地步,说的难听一下,就像要饭一样,不仅要好言好语,还要看对方的心情。
嘉定伯府的大厅上,烛光昏暗,一个斑白银发的老者与徐高相对而站,虽已是花甲之年,却是满脸红光,听徐高说完之后,神情顿时如丧考妣,苦着脸地说道:“高公公啊,你和皇上讲一下,老臣安得多金?为官这些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老臣最多也只能拿出一万两。”
一听这话,国丈周奎捐出的银子与皇上期许的相差悬殊,徐高顿时直撮牙花子,忍不住地暗自腹诽:“艹,老家伙,还真敢说?谁不知道,嘉定伯拥有大量的田产房宅,更是有一支歌伎团,十万两根本就是毛毛雨。”
虽然心里这样想,但也不能明说,徐高不得不耐着性子继续争取道:“国丈大人,皇上登基之后,不仅立周皇后为后,更是封你老为嘉定伯,任职兵马司这等肥水衙门,还赐第于苏州葑门,为了江山社稷,缓解朝廷国库空虚,让将士们能够吃饱打仗,抵御乱军,你老也应该有所表示不是?一万两也太少了。”
说到这里,徐高脸上挂着笑,颇含深意,不等周奎反驳,抢先又说道:“国丈大人,奴才可是听说了,府上可是养着一支歌伎团,又岂会拿不出区区十万两呢?”
然而,出乎徐高的意料,周奎却摆出了装傻充愣的样子,倚老卖老的一梗脖子,毫不松口的说道:“老臣确实家里穷,勉强只能拿出一万两,根本就拿不出更多的银子了。”
向经常传递消息。如今看来,不仅是昌平已经被乱军攻占,恐怕孙大人与洪大人率领的陕西军也发生了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如果高公公再从那条路,很可能也遭到了不测,恐怕朝廷到现在也不知道昌平丢掉的消息。”
杨嗣昌的弦外之音,不仅使得朱由检震惊了,更是使得高起潜骇然的目瞪口呆,即便是早就有了猜测和心理准备,情绪还是久久不能平息。
“而且,参照种种端倪来看,结合山西发生的事情,微臣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不仅是昌平通往京师的官道被乱军控制了,恐怕京师周围绝大多数的官道也落入乱军的手中。否则,朝廷得到的消息也不会如此闭塞和迟钝,总是晚了那么多。”
杨嗣昌沉声的说完之后,没有再言语,而是神情难看的望着朱由检,恐怕还有一些猜测没有尽述,比如由于得到消息的迟缓性,真实情况可能比高起潜讲得还要更加的糟糕,乱军正在逼近京畿。
这一刻,朱由检气极反静,手脚却是冰凉,声音略微发颤的问道:“杨尚书,既然形势如此急迫,你认为朝廷该如何做?要立即收复昌平吗?”
杨嗣昌的心里也很是没底,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略微沉吟了一下,大脑飞速运转起来,片刻之后,沉声答道:“皇上,以微臣愚见,朝廷如今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立即与清军和谈,稳住鞑子。”
“随后,召集京师周围所有的军队,拱卫京畿,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以待南方的勤王之兵,现在还不是收复昌平的时候,保住京城为主。”
跪在地上的高起潜连忙接过话茬,附和道:“皇上,杨尚书说得不错,为今之时,首要之务,就是稳住清军,避免鞑子与乱军狼狈为奸,同流合污,唯有拖住一方,才能静待时变,等待更多的勤王兵,同时在京城募集兵丁,补充到城防营里。”
似乎早就商量好的一般,杨嗣昌的话语一顿,等到高起潜说完之后,这才进一步地说道:“皇上,朝廷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京城的城防营只有两三万老弱残兵,必须将三大营的兵力收拢,共同守北京城。同时,正如高公公所讲,要尽可能地募集兵丁。”
说到这里,杨嗣昌忽然话语一顿,面露犹豫之色,一副吞吞吐吐的样子,朱由检却是暗暗着急,忍不住地催促道:“杨尚书,有话尽管直言,不管说什么,朕都赦你无罪!”
“谢过皇上!”
杨嗣昌高声回应了一句,恭敬地再施一礼,这才徐徐说道:“启禀皇上,还是老问题,要想将士们同仇敌忾,誓死守卫京畿,饷银可以暂缓,但必须保证粮草的充盈。否则,就算是募集再多的军队,将士也是离心离德,不肯全力守城。”
朱由检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但心里却是十分的苦涩,有苦难言,但还是看向了杨嗣昌,询问道:“杨尚书,对于粮饷的事情,你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之策?”
说到这里,朱由检的话语也是一顿,转而补充道:“杨尚书,你也曾经掌管过户部,就应该知道,无论是朕的私库,还是朝廷的国库,根本拿不出多少银子,根本无法支撑那么多的军队开销。”
“嗯...”杨嗣昌发出一个沉吟的鼻音,又何尝不明白朱由检的难处,略微想了想,这才答道:“皇上,为今之时,乱军渐渐逼近京畿,要想解决粮饷的问题,只能从京城入手,向众官员募集粮草与饷银。”
听到这样的回答,朱由检的神色只是稍稍缓和了一点,但依旧很难看,摇了摇头,颇有无奈之意,仿佛并未抱多大的希望,声音低沉的叹息道:“哎...也只能如此了~”
杨嗣昌与高起潜离去了,朱由检却是愣愣的出神,呆呆地盯着摇曳的烛光,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忽然淡淡地说道:“徐高,你说朕该如何向大臣们募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募集到足够多的银两。”
一旁的司礼太监徐高侧了侧身,看着依旧望着烛光的崇祯皇帝,双眼黯淡无光,心生不忍之意,沉吟了一下,略有保留的模糊道:“启禀皇上,要想募捐成功,就要有一个带头之人,率先响应皇上你的募捐之策,其他诸多大臣才能捐银捐粮。”
宛若醍醐灌顶一般,崇祯的眼前顿时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自语的说道:“对啊,嘉定伯就是一个最好的人选,不仅是朕的国丈,还是皇后的亲父亲,又在兵马司任职,应该能够起到不错的带头作用。”
说到这里,崇祯的眼里神采连连,回头看向徐高,兴奋地说道:“徐高,你立即前往国丈嘉定伯府一趟,将其中的利害攸关讲一下,一旦朕颁发了募捐的旨意,希望他能够拿出十万两银子,作为表率作用。”
“是,皇上,奴才这就传达您的口谕。”
徐高回答之时,一股心酸之意油然而生,有一些同情眼前的这位皇帝,居然沦落到向臣子“募捐”的地步,说的难听一下,就像要饭一样,不仅要好言好语,还要看对方的心情。
嘉定伯府的大厅上,烛光昏暗,一个斑白银发的老者与徐高相对而站,虽已是花甲之年,却是满脸红光,听徐高说完之后,神情顿时如丧考妣,苦着脸地说道:“高公公啊,你和皇上讲一下,老臣安得多金?为官这些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老臣最多也只能拿出一万两。”
一听这话,国丈周奎捐出的银子与皇上期许的相差悬殊,徐高顿时直撮牙花子,忍不住地暗自腹诽:“艹,老家伙,还真敢说?谁不知道,嘉定伯拥有大量的田产房宅,更是有一支歌伎团,十万两根本就是毛毛雨。”
虽然心里这样想,但也不能明说,徐高不得不耐着性子继续争取道:“国丈大人,皇上登基之后,不仅立周皇后为后,更是封你老为嘉定伯,任职兵马司这等肥水衙门,还赐第于苏州葑门,为了江山社稷,缓解朝廷国库空虚,让将士们能够吃饱打仗,抵御乱军,你老也应该有所表示不是?一万两也太少了。”
说到这里,徐高脸上挂着笑,颇含深意,不等周奎反驳,抢先又说道:“国丈大人,奴才可是听说了,府上可是养着一支歌伎团,又岂会拿不出区区十万两呢?”
然而,出乎徐高的意料,周奎却摆出了装傻充愣的样子,倚老卖老的一梗脖子,毫不松口的说道:“老臣确实家里穷,勉强只能拿出一万两,根本就拿不出更多的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