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重生一九零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二十世纪初的日不落帝国,虽不能说日薄西山,但较之维多利亚时代的全盛,已是今非昔比。
在经济上,美国的崛起,已经超过了英国;外交方面呢,也不乐观,德国愈发咄咄逼人,在巴尔干、北非、巴勒斯坦不断制造麻烦。在英国国内,议会正为了向富人阶级增税的《预算法案》吵得不可开交……
所以,英国实在是没有太多的精力顾及中国,能够维持并稳定住英国在华的利益,便是他们的要求。也就是说,英国人不想搞出什么抵英风潮,对陈文强这样的民间力量,以及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手段,他们也缺乏对付的办法。
而袁世凯与朱尔典是故交,他们的交往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前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期间。此次朱尔典与陈文强在上海的会面,亦是袁世凯从中斡旋安排的。
但陈文强抓住鸦x片这个绕不过去,且又是朱尔典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令他十分头痛。况且,陈文强还不仅仅是民间商人、实业家的代表,更是立宪风潮中升起的明星。
自从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立宪派是欢呼雀跃、十分振奋。作为具有一定新知识、新思想的近代商人、实业家和开明士绅的群体,这群笃信君主宪政救国论者的人士,大多是受过传统教育的绅士,自幼接受过正宗的儒家文化教育,以救国济民为己任。
总而言之。这些人大都是或多或少地具备了一些现代的知识与观念。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大多家道殷实,而且多为各地及团体的头面人物。他们是国内立宪运动开展的主要社会基础和领导力量,他们的支持对预备立宪的顺利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但有一点,他们虽口不离宪政,但多数都不知道选举该怎么办来办。譬如现代民主制度下的划分选区、选举人和被选举人资格、选民登记、投票监票、初选复选等,除了少数熟悉宪政的人外,其他人对这些东西简直就是闻所未闻。于是乎,陈文强搞出来的东西。并且倡议在上海举行全国宪政同志大会,便使他具有了在立宪派中指导性的地位和分量。
按照清廷公布的、由宪政审查馆拟定的《各省谘议局章程》和《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虽然谘议局和资政院都是实行议会民主的过渡机构,但谘议局一旦成立,分薄大部分的地方权力却是没有疑问的事实。
特别是南方,自庚子年。南方的督抚们拒不执行朝廷命令并宣布“东南互保”后,清廷隐然已经是失去了半壁江山。地方实力强大,同时也就为谘议局掌握权力创造了条件。
张謇、汤化龙、蒲殿俊、谭延闿、汤寿潜、刘春霖(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留学日本法政大学)等等,哪一个不是名声显赫、交结广阔,又与陈文强亲近相熟,都是立宪派的核心人物,最为积极推动宪政运动的。
只有综合分析、判断之后,才会明白陈文强的势力和影响有多大了。他不是一个人,不是只有他自己的产业。也不是只在上海有可观势力,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正聚集在他身边,各省、各行业都有朋友和同志会支持响应他。
而因为会审公案而形成的抵英风潮。使英国的形象大受影响,德国资本顺势在陈文强的大力帮助下进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这是英国传统的势力范围。最近在广州,又因为英*舰侵中国内河主权而引起了新建商会的反对和示威。朱尔典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将是又一场抵英风潮的开始,如果陈文强愿意的话,他是能使这场示威反对的运动扩大并且蔓延的。
“关于鸦*片。是历史问题,要彻底解决需要多个国家的合作。”朱尔典皱着眉头解释道:“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提议在远东地区发起召开一次国际禁烟会议。我国也是赞同并响应的。经过国际间的磋商,举行万国禁烟会议,将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贵我两国的政府正在进行谈判,运华鸦*片每年递减应该是能够达成的协议,这也显示出了我国对禁烟的积极态度。”
“我是商人,政府间的协议和我没有什么关系。”陈文强摇头,目光转向窗外。
黄浦江里停泊着外国的兵舰和汽轮,它们的旁边,不时有小舢板和带雨篷的拖船漂过。一条大舢板,鼓着帆,驶过苏州河和外滩,驶向远处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轮船的烟囱吐着大团大团的浓烟,烟雾一直向上,最后与天空中的游云混成一起。
“也许现在就有贵国的船运载着鸦*片靠岸。”陈文强幽幽地说道:“一想到此,我便无法对贵国产生好感。但袁大人的面子我给,因为你是袁大人的朋友,所以我可以暂且等待,等待你所说的圆满解决鸦*片问题的时候。可要是贵国欺人太甚,或者是有什么突发的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就不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了。”
说得有些隐晦,但朱尔典还是听明白了。陈文强等于是间接答应不会主动、积极地推动抵英行动,但英国人要想在铁路投资等方面进行压迫,影响到陈文强的经营,那他也不会再客气。
他有这个实力吗?朱尔典有些恼火,认真地审视着陈文强,仔细思索着、衡量着、判断着。为了更好地思考,朱尔典起身在屋里慢慢地踱步。
会客室四周靠墙摆着一件件宽大厚实的家具,还有镀银的痰盂。架台上放着极为精美的明代瓷瓶。自己屈尊来到这里,完全是中式的氛围,难道不是陈文强有意安排的吗?难道这些摆设不是向自己表明。他并非等闲之辈吗?
事实啊,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陈文强还真的没有什么需要惧怕英国人的地方,难道因此要掀起一场战争?朱尔典苦笑了一下。心里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中国,大英帝国的策略是“稳定压倒一切”,实在是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远东。
这一点,昏庸、不识国际大势的满清朝廷是看不出来的,难道这个陈文强便洞悉了一切?朱尔典停下脚步,疑惑地打量着正悠然自得品着茶水的陈文强。
………………
&nb... -->>
二十世纪初的日不落帝国,虽不能说日薄西山,但较之维多利亚时代的全盛,已是今非昔比。
在经济上,美国的崛起,已经超过了英国;外交方面呢,也不乐观,德国愈发咄咄逼人,在巴尔干、北非、巴勒斯坦不断制造麻烦。在英国国内,议会正为了向富人阶级增税的《预算法案》吵得不可开交……
所以,英国实在是没有太多的精力顾及中国,能够维持并稳定住英国在华的利益,便是他们的要求。也就是说,英国人不想搞出什么抵英风潮,对陈文强这样的民间力量,以及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手段,他们也缺乏对付的办法。
而袁世凯与朱尔典是故交,他们的交往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前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期间。此次朱尔典与陈文强在上海的会面,亦是袁世凯从中斡旋安排的。
但陈文强抓住鸦x片这个绕不过去,且又是朱尔典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令他十分头痛。况且,陈文强还不仅仅是民间商人、实业家的代表,更是立宪风潮中升起的明星。
自从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立宪派是欢呼雀跃、十分振奋。作为具有一定新知识、新思想的近代商人、实业家和开明士绅的群体,这群笃信君主宪政救国论者的人士,大多是受过传统教育的绅士,自幼接受过正宗的儒家文化教育,以救国济民为己任。
总而言之。这些人大都是或多或少地具备了一些现代的知识与观念。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大多家道殷实,而且多为各地及团体的头面人物。他们是国内立宪运动开展的主要社会基础和领导力量,他们的支持对预备立宪的顺利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但有一点,他们虽口不离宪政,但多数都不知道选举该怎么办来办。譬如现代民主制度下的划分选区、选举人和被选举人资格、选民登记、投票监票、初选复选等,除了少数熟悉宪政的人外,其他人对这些东西简直就是闻所未闻。于是乎,陈文强搞出来的东西。并且倡议在上海举行全国宪政同志大会,便使他具有了在立宪派中指导性的地位和分量。
按照清廷公布的、由宪政审查馆拟定的《各省谘议局章程》和《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虽然谘议局和资政院都是实行议会民主的过渡机构,但谘议局一旦成立,分薄大部分的地方权力却是没有疑问的事实。
特别是南方,自庚子年。南方的督抚们拒不执行朝廷命令并宣布“东南互保”后,清廷隐然已经是失去了半壁江山。地方实力强大,同时也就为谘议局掌握权力创造了条件。
张謇、汤化龙、蒲殿俊、谭延闿、汤寿潜、刘春霖(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留学日本法政大学)等等,哪一个不是名声显赫、交结广阔,又与陈文强亲近相熟,都是立宪派的核心人物,最为积极推动宪政运动的。
只有综合分析、判断之后,才会明白陈文强的势力和影响有多大了。他不是一个人,不是只有他自己的产业。也不是只在上海有可观势力,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正聚集在他身边,各省、各行业都有朋友和同志会支持响应他。
而因为会审公案而形成的抵英风潮。使英国的形象大受影响,德国资本顺势在陈文强的大力帮助下进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这是英国传统的势力范围。最近在广州,又因为英*舰侵中国内河主权而引起了新建商会的反对和示威。朱尔典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将是又一场抵英风潮的开始,如果陈文强愿意的话,他是能使这场示威反对的运动扩大并且蔓延的。
“关于鸦*片。是历史问题,要彻底解决需要多个国家的合作。”朱尔典皱着眉头解释道:“美国总统罗斯福已经提议在远东地区发起召开一次国际禁烟会议。我国也是赞同并响应的。经过国际间的磋商,举行万国禁烟会议,将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贵我两国的政府正在进行谈判,运华鸦*片每年递减应该是能够达成的协议,这也显示出了我国对禁烟的积极态度。”
“我是商人,政府间的协议和我没有什么关系。”陈文强摇头,目光转向窗外。
黄浦江里停泊着外国的兵舰和汽轮,它们的旁边,不时有小舢板和带雨篷的拖船漂过。一条大舢板,鼓着帆,驶过苏州河和外滩,驶向远处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轮船的烟囱吐着大团大团的浓烟,烟雾一直向上,最后与天空中的游云混成一起。
“也许现在就有贵国的船运载着鸦*片靠岸。”陈文强幽幽地说道:“一想到此,我便无法对贵国产生好感。但袁大人的面子我给,因为你是袁大人的朋友,所以我可以暂且等待,等待你所说的圆满解决鸦*片问题的时候。可要是贵国欺人太甚,或者是有什么突发的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就不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了。”
说得有些隐晦,但朱尔典还是听明白了。陈文强等于是间接答应不会主动、积极地推动抵英行动,但英国人要想在铁路投资等方面进行压迫,影响到陈文强的经营,那他也不会再客气。
他有这个实力吗?朱尔典有些恼火,认真地审视着陈文强,仔细思索着、衡量着、判断着。为了更好地思考,朱尔典起身在屋里慢慢地踱步。
会客室四周靠墙摆着一件件宽大厚实的家具,还有镀银的痰盂。架台上放着极为精美的明代瓷瓶。自己屈尊来到这里,完全是中式的氛围,难道不是陈文强有意安排的吗?难道这些摆设不是向自己表明。他并非等闲之辈吗?
事实啊,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陈文强还真的没有什么需要惧怕英国人的地方,难道因此要掀起一场战争?朱尔典苦笑了一下。心里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中国,大英帝国的策略是“稳定压倒一切”,实在是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远东。
这一点,昏庸、不识国际大势的满清朝廷是看不出来的,难道这个陈文强便洞悉了一切?朱尔典停下脚步,疑惑地打量着正悠然自得品着茶水的陈文强。
………………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