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 《西游记》太可爱了,作者吴承恩,明朝人。这本书反映了人民蔑视统治、敢于斗争的精神。他歌颂的是孙悟空,生物分四等——神、人、鬼、妖。人可以修炼成神,吕洞宾就是人修炼成的嘛。神仙本是凡人造,只是凡人心不牢。人可以修炼成神,人死可以为鬼,鬼再投胎还可以做人,人又可以修炼成神,前三个等级是相通的。妖永远是妖,孙悟空就是妖猴,大闹天宫造神的反。作者强烈地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一只妖猴可以造天上皇帝的反,那你人间皇帝算个毛啊!当然孙悟空的结局是修成正果了,成了斗战胜佛。明显看得出来,吴承恩崇佛抑道,笔下道士没好人。玉皇大帝是道教的最高神,妖猴造反,没辙,西天佛祖把妖猴压到五行山下,高下立判。
《红楼梦》太伟大了,作者曹雪芹,一共110回,后来高鹗续了40回,高鹗好歹算是狗尾续貂,别人续的简直是耗子尾巴。《红楼梦》后30回有人说是丢了,有的说是曹雪芹给烧了,没传下来,只留下了几个回目,所以高鹗给续了后40回。时间是清朝,描写权贵家族由盛到衰,鞭挞礼教制度,揭示了社会现实,这部包罗万象的作品非常伟大。《红楼梦》里面写的故事和那种情绪没法翻译成外文。有一对西班牙汉学家夫妇用了20年的时间把它翻译成西班牙文,中国的记者采访他们,你们翻译《红楼梦》困难大不大,这不是废话吗?中国净是这种水平的记者,看见人从废墟里救出来,问人家你感觉好吗?多新鲜啊,不好我还回去。花20年时间翻译,困难能不大吗?举个例子,《红楼梦》里有一个丫环叫香菱,这个名字就没法翻译成西班牙文,不能音译,汉语拼音音译洋人不懂什么意思。如果意译,西班牙没有菱角,不知道菱角是什么东西,最后翻译成“带香味的桉树叶”。西班牙人一看这名字,哎哟,中国人起名真土。“带香味的桉树叶”,汉语叫香菱,这名字多好听。洋人的名字才能音译不能意译,史密斯就是铁匠,美国总统布什就是灌木丛。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里面的诗词都是曹雪芹写的。但不同的角色写出来的诗词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咏柳絮,林黛玉写:“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薛宝钗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一个人得模仿多少人的心情、口气,很了不起。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成书时间是清朝,揭露科举。这有点儿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堂吉诃德》,讽刺这个社会的基础。欧洲的社会基础是骑士,中国的社会基础是科举制度。他就讽刺这个,范进50多岁中举,不容易啊,最后还疯了。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一辈子参加科举,70多岁了还提着考篮进考场,他就没吴敬梓看得开。蒲松龄借写妖狐鬼怪批判社会,他笔下的妖狐鬼怪很多,这就有强烈的讽刺意义了,所谓的正人君子还不如妖狐鬼怪呢。他最大的成就是便宜了今天说相声和评书的人,单口相声里面好多段子都是从聊斋里来的。
明成祖时,解缙主编的类书《永乐大典》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两万多卷,11000多册,现在存世的是300多卷,中国有200多卷。这部书是抄写的,不是印刷的,原本与正本皆毁,副本不断散失。据说原本有可能在十三陵的长陵里面,跟永乐皇帝一块儿埋了,这是他个人的功绩。所以长陵不敢开发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怕有《永乐大典》,一挖化成灰了。当年定陵一挖开,龙袍就成面了,今天看到的都是后来修补、仿制的。20世纪50年代非要挖皇陵,现在皇陵绝对不能挖,什么时候高科技了再想办法。而且挖也没用,也不能把东西卖了,还得建博物馆弄武警看着,累不累?还不如在土里埋着呢。
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也是类书。什么叫类书啊?像今天的网站就是电子类书,我想查康熙帝,Google一敲出来一大堆,《清史稿》上怎么说,《我们爱科学》上怎么说,《上下五千年》里怎么说,所有跟康熙有关的事全有。他脚板底哪个大一圈、身高三围多少,没准儿都能给搜出来。
乾隆帝时纪昀主编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包含经史子集。经是儒家的著作;史是历史著作;子就是诸子百家,包括僧道;集是文学作品,比如李太白集或者苏东坡集。书成之后,也没有印,在全国找了几千个毛笔字写得好的人,花了十年抄了七部。其中四部分别放在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东北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南方还有三部,分别存放在杭州、镇江和扬州。七部《四库全书》,今天现存四部半,镇江的鸦片战争给毁了,圆明园的二次鸦片战争给毁了,杭州的剩了半部。现存的四部半,三部半在大陆,一部在台湾。紫禁城文渊阁那部在台湾,那部是最好的,皇上要看当然看最好的。现在国家图书馆放的那部是从避暑山庄运来的。《四库全书》号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两亿四千万字,一个人一辈子看完是不可能的。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就抄了七部,使用价值很小。
洋人的小聪明
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① 来华。当时正赶上欧洲文艺复兴,新教兴起,天主教势力衰微,耶稣会想到欧洲以外的地方弘扬正教,欧洲人不信教了,我找别的地方的人信教。开辟新航路,也有传教的目的在内。所以,他们来到中国。
利玛窦先到了澳门,明朝实行海禁,想进入中国,中国不让进。这个洋哥们儿聪明,学汉语,穿汉服,读四书五经。一给人递名片都是西儒利玛窦如何如何,用儒家的经义解释天主教的教义。中国人一看原来儒教声名远播,欧洲人都信我们,好,那跟你玩吧。但他需要得到皇帝的批准才能传教。皇帝怎么见?明神宗万历皇帝整天在床上数钱,所以得给皇上找点儿新鲜玩意儿。
利玛窦来华,向万历皇帝敬献了《坤舆万国全图》,当时的一幅世界地图,绘制得相当精美,还有八音盒、自鸣钟、怀表。皇上没见过这玩意儿,连眼镜都没见过。献上这幅地图的时候,中国人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们没在大地的正中央,周围也不是蛮夷戎狄,而是很多文明程度不在我们之下的国家。当然,利玛窦为了拍中国皇帝马屁,以东经160度经线作为地图的中心,这么一画,中国还是在中央,欧洲在左边,美洲在右边。这种绘制地图的方法,我们沿用到今天,全世界只有中国这么画世界地图。外国的世界地图以零度经线为中心,美国在左边,中国在右边。
利玛窦讨得皇上欢心,就开始在中国传播学问,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开始引进西学。那时候中国的法律很“强盗”,规定洋人不准来,来了就不准走,所以这些洋教士最后全都死在中国,埋在北京市委党校院里。
中国西学东渐之前,上一次大规模引进的外来文化是佛教,佛教现在已经变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天主教,明清时候的中国人就不像汉唐时候的中国人对佛教那么疯狂。我们已经发展几千年了,佛教进入中国的时候,是中国最欠缺终极关怀的时候。天主教就不行了,特别是后来罗马教皇发表诏谕,不允许中国的教徒拜天拜祖宗拜孔子。在中国要不拜天拜祖宗拜孔子,那还是人吗?清明节给祖宗磕头你不磕?几千年下来都这么干的,你说不能这么干,那你在中国就没法混了。
1723年,雍正皇帝下令禁教,不允许天主教再在中国传播,直到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才解禁。
sp; 《西游记》太可爱了,作者吴承恩,明朝人。这本书反映了人民蔑视统治、敢于斗争的精神。他歌颂的是孙悟空,生物分四等——神、人、鬼、妖。人可以修炼成神,吕洞宾就是人修炼成的嘛。神仙本是凡人造,只是凡人心不牢。人可以修炼成神,人死可以为鬼,鬼再投胎还可以做人,人又可以修炼成神,前三个等级是相通的。妖永远是妖,孙悟空就是妖猴,大闹天宫造神的反。作者强烈地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一只妖猴可以造天上皇帝的反,那你人间皇帝算个毛啊!当然孙悟空的结局是修成正果了,成了斗战胜佛。明显看得出来,吴承恩崇佛抑道,笔下道士没好人。玉皇大帝是道教的最高神,妖猴造反,没辙,西天佛祖把妖猴压到五行山下,高下立判。
《红楼梦》太伟大了,作者曹雪芹,一共110回,后来高鹗续了40回,高鹗好歹算是狗尾续貂,别人续的简直是耗子尾巴。《红楼梦》后30回有人说是丢了,有的说是曹雪芹给烧了,没传下来,只留下了几个回目,所以高鹗给续了后40回。时间是清朝,描写权贵家族由盛到衰,鞭挞礼教制度,揭示了社会现实,这部包罗万象的作品非常伟大。《红楼梦》里面写的故事和那种情绪没法翻译成外文。有一对西班牙汉学家夫妇用了20年的时间把它翻译成西班牙文,中国的记者采访他们,你们翻译《红楼梦》困难大不大,这不是废话吗?中国净是这种水平的记者,看见人从废墟里救出来,问人家你感觉好吗?多新鲜啊,不好我还回去。花20年时间翻译,困难能不大吗?举个例子,《红楼梦》里有一个丫环叫香菱,这个名字就没法翻译成西班牙文,不能音译,汉语拼音音译洋人不懂什么意思。如果意译,西班牙没有菱角,不知道菱角是什么东西,最后翻译成“带香味的桉树叶”。西班牙人一看这名字,哎哟,中国人起名真土。“带香味的桉树叶”,汉语叫香菱,这名字多好听。洋人的名字才能音译不能意译,史密斯就是铁匠,美国总统布什就是灌木丛。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里面的诗词都是曹雪芹写的。但不同的角色写出来的诗词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咏柳絮,林黛玉写:“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薛宝钗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一个人得模仿多少人的心情、口气,很了不起。
《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成书时间是清朝,揭露科举。这有点儿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堂吉诃德》,讽刺这个社会的基础。欧洲的社会基础是骑士,中国的社会基础是科举制度。他就讽刺这个,范进50多岁中举,不容易啊,最后还疯了。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一辈子参加科举,70多岁了还提着考篮进考场,他就没吴敬梓看得开。蒲松龄借写妖狐鬼怪批判社会,他笔下的妖狐鬼怪很多,这就有强烈的讽刺意义了,所谓的正人君子还不如妖狐鬼怪呢。他最大的成就是便宜了今天说相声和评书的人,单口相声里面好多段子都是从聊斋里来的。
明成祖时,解缙主编的类书《永乐大典》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两万多卷,11000多册,现在存世的是300多卷,中国有200多卷。这部书是抄写的,不是印刷的,原本与正本皆毁,副本不断散失。据说原本有可能在十三陵的长陵里面,跟永乐皇帝一块儿埋了,这是他个人的功绩。所以长陵不敢开发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怕有《永乐大典》,一挖化成灰了。当年定陵一挖开,龙袍就成面了,今天看到的都是后来修补、仿制的。20世纪50年代非要挖皇陵,现在皇陵绝对不能挖,什么时候高科技了再想办法。而且挖也没用,也不能把东西卖了,还得建博物馆弄武警看着,累不累?还不如在土里埋着呢。
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也是类书。什么叫类书啊?像今天的网站就是电子类书,我想查康熙帝,Google一敲出来一大堆,《清史稿》上怎么说,《我们爱科学》上怎么说,《上下五千年》里怎么说,所有跟康熙有关的事全有。他脚板底哪个大一圈、身高三围多少,没准儿都能给搜出来。
乾隆帝时纪昀主编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包含经史子集。经是儒家的著作;史是历史著作;子就是诸子百家,包括僧道;集是文学作品,比如李太白集或者苏东坡集。书成之后,也没有印,在全国找了几千个毛笔字写得好的人,花了十年抄了七部。其中四部分别放在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避暑山庄的文津阁、东北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南方还有三部,分别存放在杭州、镇江和扬州。七部《四库全书》,今天现存四部半,镇江的鸦片战争给毁了,圆明园的二次鸦片战争给毁了,杭州的剩了半部。现存的四部半,三部半在大陆,一部在台湾。紫禁城文渊阁那部在台湾,那部是最好的,皇上要看当然看最好的。现在国家图书馆放的那部是从避暑山庄运来的。《四库全书》号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两亿四千万字,一个人一辈子看完是不可能的。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就抄了七部,使用价值很小。
洋人的小聪明
16世纪后期,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① 来华。当时正赶上欧洲文艺复兴,新教兴起,天主教势力衰微,耶稣会想到欧洲以外的地方弘扬正教,欧洲人不信教了,我找别的地方的人信教。开辟新航路,也有传教的目的在内。所以,他们来到中国。
利玛窦先到了澳门,明朝实行海禁,想进入中国,中国不让进。这个洋哥们儿聪明,学汉语,穿汉服,读四书五经。一给人递名片都是西儒利玛窦如何如何,用儒家的经义解释天主教的教义。中国人一看原来儒教声名远播,欧洲人都信我们,好,那跟你玩吧。但他需要得到皇帝的批准才能传教。皇帝怎么见?明神宗万历皇帝整天在床上数钱,所以得给皇上找点儿新鲜玩意儿。
利玛窦来华,向万历皇帝敬献了《坤舆万国全图》,当时的一幅世界地图,绘制得相当精美,还有八音盒、自鸣钟、怀表。皇上没见过这玩意儿,连眼镜都没见过。献上这幅地图的时候,中国人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们没在大地的正中央,周围也不是蛮夷戎狄,而是很多文明程度不在我们之下的国家。当然,利玛窦为了拍中国皇帝马屁,以东经160度经线作为地图的中心,这么一画,中国还是在中央,欧洲在左边,美洲在右边。这种绘制地图的方法,我们沿用到今天,全世界只有中国这么画世界地图。外国的世界地图以零度经线为中心,美国在左边,中国在右边。
利玛窦讨得皇上欢心,就开始在中国传播学问,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开始引进西学。那时候中国的法律很“强盗”,规定洋人不准来,来了就不准走,所以这些洋教士最后全都死在中国,埋在北京市委党校院里。
中国西学东渐之前,上一次大规模引进的外来文化是佛教,佛教现在已经变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天主教,明清时候的中国人就不像汉唐时候的中国人对佛教那么疯狂。我们已经发展几千年了,佛教进入中国的时候,是中国最欠缺终极关怀的时候。天主教就不行了,特别是后来罗马教皇发表诏谕,不允许中国的教徒拜天拜祖宗拜孔子。在中国要不拜天拜祖宗拜孔子,那还是人吗?清明节给祖宗磕头你不磕?几千年下来都这么干的,你说不能这么干,那你在中国就没法混了。
1723年,雍正皇帝下令禁教,不允许天主教再在中国传播,直到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才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