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干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徐处仁毫不退让的反驳道:“太宰安敢确保,乾军安然而归,不会心生轻视我大宋之心,待秋高马肥再来攻打我大宋?太宰莫要忘了,今我大宋京师乃隔断大乾南北疆土之要地,大乾岂会无觊觎之心?”
赵桓觉得徐处仁的话很有道理,所以批准了徐处仁的提议,并立即就下令,让姚古、种师中、折彦质、马忠、范琼等宋将立即率兵北上,护送乾军回师。
种师道得知此事了之后,不顾身体的不适,悄悄告诉一众宋将:“若有可击之机,即击之,乾军若安全北归,秋日必定再致,不可纵之。”
很快,就有十余万宋军奉命北上,截击乾军……
与此同时,右司谏陈公辅挺身而出,弹劾李邦彦及其党羽王孝迪和蔡懋弄权误国,请赵桓罢免他们的职务。
陈公辅在政和三年以上舍及第第一名(相当于科举状元)的身份进入官场,他先是被授予平江府教授,后到越州任应天府少尹,除秘书朗,不久前,赵桓登基,升陈公辅为右司谏。
陈公辅忠于职守,崇尚气节,敢于直言。
陈公辅给赵桓上奏说:
“臣闻宪宗用一裴度而平淮西,武宗用一李德裕而平泽潞。自古翦除寇难,兴复治功,必至排斥众议,屏除奸邪,而信任忠勇有为之才,然后可责其成功也。自臣闻边寇兴难,蚤夜危惧,曾诣都堂略陈守御之策,见任宰执大臣皆狐疑不断,牵制其事今已经月,条画措置并未就绪。况此数人,事上皇累年,皆阿谀顺旨,持禄养交,未尝建明一事,裨补圣明,致有今日之患。盖平居无事,尚不足恃,岂可使之当今日之变乎?陛下今日复用之士,论民心莫不叹息,不惟不足以了今日事,他日亦必误陛下……”
陈公辅这个奏章一上陈,本来名声就已经极臭的李邦彦,立即就又陷入到了民众的攻击当中,到处都是请求赵桓治李邦彦误国之罪的声音。
李邦彦见此,知道他这个宰相当不下去了。
李邦彦于是主动找到赵桓,对赵桓说:“臣之所急,存宗社、安君上、惜生灵耳,何敢为身谋?上皇禅位,委臣以重任,臣曾明誓,殚精竭虑,身屡濒死,有所不避。今譊譊之徒,扇惑众听,喧竞仓卒,白黑不分,众听未孚,铄金可畏,不知引避,何以厌服斯民之心?为今之计,只有臣去也,方可证臣一心为公,无私也……”
得说,李邦彦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他已经不适合再当宰相了,所以主动上书赵桓请求致仕,没让赵桓太过为难。
——赵桓在当太子的时候,李邦彦为了跟王黼斗,对赵桓就多有庇佑,在赵佶禅位之时,李邦彦也曾给过赵桓很大的帮助,因此赵桓对李邦彦的感情很不一般,以至于赵桓明知道李邦彦有“浪子”之称,跟他的三观有些不太一样,也让李邦彦做了宰相。
可是现如今李邦彦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迫于舆论的压力,李邦彦又这么识趣,赵桓也就顺势让李邦彦致仕了。
不久之后,赵桓下旨,免去李邦彦、王孝迪和蔡懋在朝廷的职务。
——王孝迪随后担任醴泉观使,蔡懋随后担任大名府府尹,李邦彦则请求补足其守孝的时间(宣和五年他父亲去世时,他只守孝两个月就被赵佶给召回了,根据丁忧守丧制度,他应该守孝三年),赵桓准奏,命他前去提举亳州明道宫。
李邦彦等人被罢职了之后,赵宋王朝的决策中心又进行了改组,形成了新的领导班子:
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此时张邦昌人还在观光团中,所以他这个宰相只是挂名而已);吴敏为少宰;徐处仁为中书侍郎,兼职知枢密院事;唐恪为同知枢密院;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梲为尚书右丞……
……
由于奉命北上追赶乾军的宋军是分头行动,所以他们进军的步伐很不一致。
其中最快的就是,奉种师道之命去追击乾军的马忠和范琼所率领的两万骑兵,他们仗着马军的速度快,很快就追过了黄河,然后继续沿着乾军的足迹北上。
而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部,由于接到的命令比较晚,又有大量的步军行军速度比较迟缓,使得他们迟迟都没能赶到黄河沿线。
值得一提的是,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军之所以行军迟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军接到了两道完全不同的命令。
——枢密院(徐处仁和种师道)给姚古等宋将的命令是,让他们追击乾军。而三省(吴敏、耿南仲)给姚古等宋将的命令则是,令他们小心将乾军护送过黄河。
赵宋朝廷的政令不一,让姚古等统兵在外的宋将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且,要是按照三省的命令,他们只要到了黄河,就算是完成命令了。
其实——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还是主战的跟主和的在内斗,而赵桓又始终战和不定导致的。
主和的吴敏、耿南仲等宰执认为,一旦赵宋王朝跟大乾王朝开战,撕毁了他们好不容易才签订的和约,必定后患无穷,他们说服了赵桓,然后派人火速前去追赶宋军,严禁各军出兵攻击乾军。
害怕军队擅自出击,这些主和派还派人给各军送去一面上书“擅自出兵者并依军法斩之”的军旗,竖立在各支宋军的中军大帐前。
后来,乾军大将岳飞奉李存的命令,领兵南下攻入南北关,然后攻破隆德府,占领了高平县。
赵宋王朝的不少官员得知此事了之后,大骇,他们担心岳飞率军南下,是再来攻打东京汴梁城的。
赵桓急忙召集一众宰执开会,商量对策。
宰执们纷纷向徐处仁发难,埋怨他和种师道去招惹乾军,让赵宋王朝又陷入被动的局面。
徐处仁自信的说:“岳飞前来,必为接应大乾皇帝,定然不会南下的。”
虽然徐处仁这么说,可吴敏、耿南仲等主和派的人还是背着徐处仁去找赵桓,渲染这次危机。
赵桓被吴敏、耿南仲等主和派的人说动,暗中派人持金字牌疾速北去,追赶就快要追上乾军的马忠和范琼所率领的两万宋军骑兵。
马忠部和范琼部此时离乾军殿后的关胜部只有二十里路,关胜部甚至都已经停下来,准备跟马忠部和范琼部交战了。
可就在这时,马忠和范琼接到了赵桓的撤兵诏书。
马忠和范琼扼腕不已,因为关胜部只有一万人马,他们有很大可能性战胜乾军,完成震慑大乾王朝的目的。
可皇帝的命令,马忠和范琼哪敢不听?
没办法,马忠和范琼只能下令停止追赶乾军,按原路返回。
徐处仁听说赵桓下令撤军了,立即跑进皇宫中面见赵桓,跟赵桓摆事实讲道理,说不击败乾军一次,赵宋王朝就有灭国的危险。
让人眼球碎一地的是,赵桓竟然又被徐处仁给说服了,下旨让各军继续追击乾军。
等这波传旨的人追上马忠和范琼时,马忠和范琼已经遵照赵桓之前的命令撤军了,此时都已经快走到黄河了。
接到赵桓还得去追击的圣旨了之后,马忠和范琼相视苦笑,然后只能强打精神继续去追击乾军。
可等马忠和范琼率领两万骑兵再次追上乾军时,已经到了大乾王朝控制的区域。
马忠和范琼再看看自己手上这两万来回跑了好几趟身心早已疲惫的人马,仰天一叹,然后只能遗憾退兵。
就这样,李存无惊无险的就又得胜班师了……
……
……
求月票!
r /> 徐处仁毫不退让的反驳道:“太宰安敢确保,乾军安然而归,不会心生轻视我大宋之心,待秋高马肥再来攻打我大宋?太宰莫要忘了,今我大宋京师乃隔断大乾南北疆土之要地,大乾岂会无觊觎之心?”
赵桓觉得徐处仁的话很有道理,所以批准了徐处仁的提议,并立即就下令,让姚古、种师中、折彦质、马忠、范琼等宋将立即率兵北上,护送乾军回师。
种师道得知此事了之后,不顾身体的不适,悄悄告诉一众宋将:“若有可击之机,即击之,乾军若安全北归,秋日必定再致,不可纵之。”
很快,就有十余万宋军奉命北上,截击乾军……
与此同时,右司谏陈公辅挺身而出,弹劾李邦彦及其党羽王孝迪和蔡懋弄权误国,请赵桓罢免他们的职务。
陈公辅在政和三年以上舍及第第一名(相当于科举状元)的身份进入官场,他先是被授予平江府教授,后到越州任应天府少尹,除秘书朗,不久前,赵桓登基,升陈公辅为右司谏。
陈公辅忠于职守,崇尚气节,敢于直言。
陈公辅给赵桓上奏说:
“臣闻宪宗用一裴度而平淮西,武宗用一李德裕而平泽潞。自古翦除寇难,兴复治功,必至排斥众议,屏除奸邪,而信任忠勇有为之才,然后可责其成功也。自臣闻边寇兴难,蚤夜危惧,曾诣都堂略陈守御之策,见任宰执大臣皆狐疑不断,牵制其事今已经月,条画措置并未就绪。况此数人,事上皇累年,皆阿谀顺旨,持禄养交,未尝建明一事,裨补圣明,致有今日之患。盖平居无事,尚不足恃,岂可使之当今日之变乎?陛下今日复用之士,论民心莫不叹息,不惟不足以了今日事,他日亦必误陛下……”
陈公辅这个奏章一上陈,本来名声就已经极臭的李邦彦,立即就又陷入到了民众的攻击当中,到处都是请求赵桓治李邦彦误国之罪的声音。
李邦彦见此,知道他这个宰相当不下去了。
李邦彦于是主动找到赵桓,对赵桓说:“臣之所急,存宗社、安君上、惜生灵耳,何敢为身谋?上皇禅位,委臣以重任,臣曾明誓,殚精竭虑,身屡濒死,有所不避。今譊譊之徒,扇惑众听,喧竞仓卒,白黑不分,众听未孚,铄金可畏,不知引避,何以厌服斯民之心?为今之计,只有臣去也,方可证臣一心为公,无私也……”
得说,李邦彦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他已经不适合再当宰相了,所以主动上书赵桓请求致仕,没让赵桓太过为难。
——赵桓在当太子的时候,李邦彦为了跟王黼斗,对赵桓就多有庇佑,在赵佶禅位之时,李邦彦也曾给过赵桓很大的帮助,因此赵桓对李邦彦的感情很不一般,以至于赵桓明知道李邦彦有“浪子”之称,跟他的三观有些不太一样,也让李邦彦做了宰相。
可是现如今李邦彦的名声实在是太差了,迫于舆论的压力,李邦彦又这么识趣,赵桓也就顺势让李邦彦致仕了。
不久之后,赵桓下旨,免去李邦彦、王孝迪和蔡懋在朝廷的职务。
——王孝迪随后担任醴泉观使,蔡懋随后担任大名府府尹,李邦彦则请求补足其守孝的时间(宣和五年他父亲去世时,他只守孝两个月就被赵佶给召回了,根据丁忧守丧制度,他应该守孝三年),赵桓准奏,命他前去提举亳州明道宫。
李邦彦等人被罢职了之后,赵宋王朝的决策中心又进行了改组,形成了新的领导班子:
以张邦昌为太宰兼门下侍郎(此时张邦昌人还在观光团中,所以他这个宰相只是挂名而已);吴敏为少宰;徐处仁为中书侍郎,兼职知枢密院事;唐恪为同知枢密院;耿南仲为尚书左丞;李梲为尚书右丞……
……
由于奉命北上追赶乾军的宋军是分头行动,所以他们进军的步伐很不一致。
其中最快的就是,奉种师道之命去追击乾军的马忠和范琼所率领的两万骑兵,他们仗着马军的速度快,很快就追过了黄河,然后继续沿着乾军的足迹北上。
而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部,由于接到的命令比较晚,又有大量的步军行军速度比较迟缓,使得他们迟迟都没能赶到黄河沿线。
值得一提的是,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军之所以行军迟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姚古、种师中、折彦质等军接到了两道完全不同的命令。
——枢密院(徐处仁和种师道)给姚古等宋将的命令是,让他们追击乾军。而三省(吴敏、耿南仲)给姚古等宋将的命令则是,令他们小心将乾军护送过黄河。
赵宋朝廷的政令不一,让姚古等统兵在外的宋将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且,要是按照三省的命令,他们只要到了黄河,就算是完成命令了。
其实——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还是主战的跟主和的在内斗,而赵桓又始终战和不定导致的。
主和的吴敏、耿南仲等宰执认为,一旦赵宋王朝跟大乾王朝开战,撕毁了他们好不容易才签订的和约,必定后患无穷,他们说服了赵桓,然后派人火速前去追赶宋军,严禁各军出兵攻击乾军。
害怕军队擅自出击,这些主和派还派人给各军送去一面上书“擅自出兵者并依军法斩之”的军旗,竖立在各支宋军的中军大帐前。
后来,乾军大将岳飞奉李存的命令,领兵南下攻入南北关,然后攻破隆德府,占领了高平县。
赵宋王朝的不少官员得知此事了之后,大骇,他们担心岳飞率军南下,是再来攻打东京汴梁城的。
赵桓急忙召集一众宰执开会,商量对策。
宰执们纷纷向徐处仁发难,埋怨他和种师道去招惹乾军,让赵宋王朝又陷入被动的局面。
徐处仁自信的说:“岳飞前来,必为接应大乾皇帝,定然不会南下的。”
虽然徐处仁这么说,可吴敏、耿南仲等主和派的人还是背着徐处仁去找赵桓,渲染这次危机。
赵桓被吴敏、耿南仲等主和派的人说动,暗中派人持金字牌疾速北去,追赶就快要追上乾军的马忠和范琼所率领的两万宋军骑兵。
马忠部和范琼部此时离乾军殿后的关胜部只有二十里路,关胜部甚至都已经停下来,准备跟马忠部和范琼部交战了。
可就在这时,马忠和范琼接到了赵桓的撤兵诏书。
马忠和范琼扼腕不已,因为关胜部只有一万人马,他们有很大可能性战胜乾军,完成震慑大乾王朝的目的。
可皇帝的命令,马忠和范琼哪敢不听?
没办法,马忠和范琼只能下令停止追赶乾军,按原路返回。
徐处仁听说赵桓下令撤军了,立即跑进皇宫中面见赵桓,跟赵桓摆事实讲道理,说不击败乾军一次,赵宋王朝就有灭国的危险。
让人眼球碎一地的是,赵桓竟然又被徐处仁给说服了,下旨让各军继续追击乾军。
等这波传旨的人追上马忠和范琼时,马忠和范琼已经遵照赵桓之前的命令撤军了,此时都已经快走到黄河了。
接到赵桓还得去追击的圣旨了之后,马忠和范琼相视苦笑,然后只能强打精神继续去追击乾军。
可等马忠和范琼率领两万骑兵再次追上乾军时,已经到了大乾王朝控制的区域。
马忠和范琼再看看自己手上这两万来回跑了好几趟身心早已疲惫的人马,仰天一叹,然后只能遗憾退兵。
就这样,李存无惊无险的就又得胜班师了……
……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