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干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洪武十三年。
也就是大乾王朝完成大一统的第五年。
后宫,会宁宫。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东京汴梁城延福宫中的会宁宫,而是在南京金陵城新建的皇宫紫禁城中的会宁宫。
三年前,也就是大乾王朝建国的第十年,李存下令将都城从东京迁回南京。
李存之所以再一次迁都,原因有很多。
首先一点就是,建了十年的南京紫禁城终于建造完毕了。
这座紫禁城位于南京金陵城中轴线的中心,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一百九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三十九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九十九座,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比赵宋王朝的皇宫大太多了,两者甚至不可同日而语。
李存现在已经拥有一万三千多个女人了,狭小的赵宋王朝的皇宫,倒不是说不够李存和自己的女人住的,但三年前就已经明显开始拥挤了。
关键,三年前李存的一大批儿子都快长大了,不适合再住在李存的后宫当中,得放出宫去。
跟赵宋王朝狭小的皇宫相同的是,赵宋王朝的皇城也很小,根本就不够李存肯定众多的儿孙住的。
而南京金陵城中新建的这座紫禁城,在建造之初,李存就要求工部按照自己记忆当中的紫禁城那样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并特意跟工部说建的大点,自己的女人多,自己的孩子也多,小了不够住。
工部的官员可能是被李存强大的生育能力给吓到了,不仅建了一座比历史上的紫禁城大了两倍多的皇宫,还建了一座占地面积近二十平方公里的超大皇城。
为此,工部两次扩建金陵城(一次是在李存统一了整个南方地区,另一次是在李存完成大一统了之后),使得金陵城占地面积达到了恐怖的近三百平方公里,是东京汴梁城的六倍多,甚至容纳上千万人口生活都没有问题。
就这,还是由于工部考虑到大城不好守,以及受地形环境的限制,否则金陵城的面积可能还要更大一些。
如此规模,单从城池的本身上来说,金陵城就比汴梁城更适合做都城。
当然,李存之所以选择将都城从东京迁回南京,肯定不只这点原因。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东京汴梁城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都城,至少远远不能跟南京金陵城相比。
东京汴梁城处于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只要有敌人过了黄河,就毫无天险和关隘可守,快马加鞭一日便可以来到东京汴梁城下威胁东京汴梁城的安全,历史上的北宋和金国灭亡,都是最好的左证。
再者,中原地区虽然也产粮,但产量远远不如江南这个大粮仓,因此,定都在南京应天府,大乾王朝的最核心地区肯定不用再为粮食担忧了。
人可能肯定会问,李存为什么不像历史上的元明清三朝那样选北京当都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听起来多狂拽酷炫吊炸天,而且能鼓舞民心?
首先大乾王朝的国策和元明清三朝不同。
元明清三朝之所以将都城定在北京,那是因为这三朝都想既控制中原地区,也控制草原地区,所以北京做都城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还有就是,元明清三朝都没想过要通过海洋向外发展建立海权帝国,有些甚至大搞闭关锁国。
这种情况下,元明清三朝实在是没必要将都城定在南方。
可大乾王朝则不同。
在李存的主导之下,大乾王朝已经向海权帝国方向发展了,不,准确的说是,大乾王朝是海陆两条腿走路,换而言之,大乾王朝的国策是,不仅要成为陆权大国强国,还要成为海权大国强国。
如此一来,比较靠北、通往海洋的水路又远没有南京发达的东京和北京,很显然就不如南京更适合当大乾王朝的都城了。
说到这里,有人难免想问,那大乾王朝就不要草原了,就任由北边的金、夏两国以及还没有统一起来的蒙古诸部肆虐一直威胁大乾王朝的边疆安全吗?
怎么可能。
李存怎么可能是如此目光短浅之人?
实际上,李存之所以将都城从东京迁到南京,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麻痹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为之后的灭掉他们做准备。
你没有看错。
李存准备将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全部灭掉。
对。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不是简简单单的打服或驱逐。
李存的目标是,不臣服接受汉化的金人、西夏人以及草原诸部的人全部消灭,然后在后世的东北地区以及蒙古地区建城,迁汉人前去居住。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对吧,李存的目标既然是准备将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全部灭掉,怎么将大乾王朝的重心往南迁了,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确实有点南辕北辙。
可一来,都城从东京迁到南京以后,大乾王朝对海洋的控制力肯定加强了很多,为此,牺牲一点对草原地区的控制力,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二来,李存要不是将都城从东京迁到南京,摆出一副自己无意草原之争的架势,金、夏、蒙古诸部有可能就会抱成一团共同对抗大乾王朝。
在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看来,大乾王朝实在是太强大了,根本就不是他们能敌得过的。
因此,有大乾王朝在一旁看着他们,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只会警惕大乾王朝吞并他们,不会内斗。
那样一来,李存灭掉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的难度就会大上许多。
而反之就不一样了。
大乾王朝将重心往南迁了以后,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紧张的心弦就会放松下来。
在大乾王朝与金、夏两国议和了之后,在李存的指示下,大乾朝廷在边境地区开了几座大型榷场,跟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贸易,大家各取所需。
后来,大乾王朝与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也发生过一些摩擦,甚至发生过局部交战。
但在李存的指示下,大乾朝廷全都没有用武力解决,而是用政治手段或者经济制裁解决,让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误以为大乾王朝真不想再向草原扩张了,一心在自己的中原内部发展,或者是通过海洋向外发展。
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之间是有矛盾的,而且是有非常大的矛盾。
当初,辽国被乾、金两国灭掉以后,辽西地区出现了广袤的无主之地。
这些无主之地被从前属于辽国的草原诸部分散占据着。
金、夏两国,尤其是前者,是一个有着侵略野心的国家。
在大乾王朝关闭了金国南下入侵的道路了之后,金国很自然地向左右两边发展了。
右边的高丽,面对突然崛起的强大金国,只能被迫求和并向金国称臣,年年纳贡,岁岁朝贺,并且甘愿当金国的走狗派兵配合金国攻打大乾王朝和征战草原各个部落。
就这样,金国还严重干涉高丽的内政。
完颜吴乞买让王楷废掉他原来的皇后恭睿太后任氏,改娶完颜吴乞买的女儿鄂国公主。
高丽上下其实并不愿意事金。
这主要是因为臣属关系颠倒的巨大落差。
从过去女真部落对高丽的臣服以及高丽对女真的优越感(据传完颜氏还出自高丽),到高丽睿宗时金朝、高丽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再到现在仁宗时高丽成为金朝属国,自然会让高丽人的心理严重失衡。
正如大臣尹彦颐所表达的意见:“女真本我朝人子孙,故为臣仆,相次朝天,近境之人皆属我朝户籍久矣,我朝安得反为臣乎!”
可金国就像强上高丽这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一般,根本就不顾高丽的感受,摆出一副“你不从我,我就揍你”的架势。
高丽打又打不过,讲道理又说不通,还不敢反抗。
最终,王楷只能接受完颜吴乞买的册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高丽国王。
同时,高丽开始使用金朝年号,正式遵奉金之正朔。
 ... -->>
…
洪武十三年。
也就是大乾王朝完成大一统的第五年。
后宫,会宁宫。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东京汴梁城延福宫中的会宁宫,而是在南京金陵城新建的皇宫紫禁城中的会宁宫。
三年前,也就是大乾王朝建国的第十年,李存下令将都城从东京迁回南京。
李存之所以再一次迁都,原因有很多。
首先一点就是,建了十年的南京紫禁城终于建造完毕了。
这座紫禁城位于南京金陵城中轴线的中心,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一百九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三十九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九十九座,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比赵宋王朝的皇宫大太多了,两者甚至不可同日而语。
李存现在已经拥有一万三千多个女人了,狭小的赵宋王朝的皇宫,倒不是说不够李存和自己的女人住的,但三年前就已经明显开始拥挤了。
关键,三年前李存的一大批儿子都快长大了,不适合再住在李存的后宫当中,得放出宫去。
跟赵宋王朝狭小的皇宫相同的是,赵宋王朝的皇城也很小,根本就不够李存肯定众多的儿孙住的。
而南京金陵城中新建的这座紫禁城,在建造之初,李存就要求工部按照自己记忆当中的紫禁城那样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并特意跟工部说建的大点,自己的女人多,自己的孩子也多,小了不够住。
工部的官员可能是被李存强大的生育能力给吓到了,不仅建了一座比历史上的紫禁城大了两倍多的皇宫,还建了一座占地面积近二十平方公里的超大皇城。
为此,工部两次扩建金陵城(一次是在李存统一了整个南方地区,另一次是在李存完成大一统了之后),使得金陵城占地面积达到了恐怖的近三百平方公里,是东京汴梁城的六倍多,甚至容纳上千万人口生活都没有问题。
就这,还是由于工部考虑到大城不好守,以及受地形环境的限制,否则金陵城的面积可能还要更大一些。
如此规模,单从城池的本身上来说,金陵城就比汴梁城更适合做都城。
当然,李存之所以选择将都城从东京迁回南京,肯定不只这点原因。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东京汴梁城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都城,至少远远不能跟南京金陵城相比。
东京汴梁城处于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上,只要有敌人过了黄河,就毫无天险和关隘可守,快马加鞭一日便可以来到东京汴梁城下威胁东京汴梁城的安全,历史上的北宋和金国灭亡,都是最好的左证。
再者,中原地区虽然也产粮,但产量远远不如江南这个大粮仓,因此,定都在南京应天府,大乾王朝的最核心地区肯定不用再为粮食担忧了。
人可能肯定会问,李存为什么不像历史上的元明清三朝那样选北京当都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听起来多狂拽酷炫吊炸天,而且能鼓舞民心?
首先大乾王朝的国策和元明清三朝不同。
元明清三朝之所以将都城定在北京,那是因为这三朝都想既控制中原地区,也控制草原地区,所以北京做都城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还有就是,元明清三朝都没想过要通过海洋向外发展建立海权帝国,有些甚至大搞闭关锁国。
这种情况下,元明清三朝实在是没必要将都城定在南方。
可大乾王朝则不同。
在李存的主导之下,大乾王朝已经向海权帝国方向发展了,不,准确的说是,大乾王朝是海陆两条腿走路,换而言之,大乾王朝的国策是,不仅要成为陆权大国强国,还要成为海权大国强国。
如此一来,比较靠北、通往海洋的水路又远没有南京发达的东京和北京,很显然就不如南京更适合当大乾王朝的都城了。
说到这里,有人难免想问,那大乾王朝就不要草原了,就任由北边的金、夏两国以及还没有统一起来的蒙古诸部肆虐一直威胁大乾王朝的边疆安全吗?
怎么可能。
李存怎么可能是如此目光短浅之人?
实际上,李存之所以将都城从东京迁到南京,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麻痹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为之后的灭掉他们做准备。
你没有看错。
李存准备将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全部灭掉。
对。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不是简简单单的打服或驱逐。
李存的目标是,不臣服接受汉化的金人、西夏人以及草原诸部的人全部消灭,然后在后世的东北地区以及蒙古地区建城,迁汉人前去居住。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对吧,李存的目标既然是准备将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全部灭掉,怎么将大乾王朝的重心往南迁了,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确实有点南辕北辙。
可一来,都城从东京迁到南京以后,大乾王朝对海洋的控制力肯定加强了很多,为此,牺牲一点对草原地区的控制力,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二来,李存要不是将都城从东京迁到南京,摆出一副自己无意草原之争的架势,金、夏、蒙古诸部有可能就会抱成一团共同对抗大乾王朝。
在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看来,大乾王朝实在是太强大了,根本就不是他们能敌得过的。
因此,有大乾王朝在一旁看着他们,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只会警惕大乾王朝吞并他们,不会内斗。
那样一来,李存灭掉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的难度就会大上许多。
而反之就不一样了。
大乾王朝将重心往南迁了以后,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紧张的心弦就会放松下来。
在大乾王朝与金、夏两国议和了之后,在李存的指示下,大乾朝廷在边境地区开了几座大型榷场,跟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贸易,大家各取所需。
后来,大乾王朝与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也发生过一些摩擦,甚至发生过局部交战。
但在李存的指示下,大乾朝廷全都没有用武力解决,而是用政治手段或者经济制裁解决,让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误以为大乾王朝真不想再向草原扩张了,一心在自己的中原内部发展,或者是通过海洋向外发展。
金、夏两国以及蒙古诸部之间是有矛盾的,而且是有非常大的矛盾。
当初,辽国被乾、金两国灭掉以后,辽西地区出现了广袤的无主之地。
这些无主之地被从前属于辽国的草原诸部分散占据着。
金、夏两国,尤其是前者,是一个有着侵略野心的国家。
在大乾王朝关闭了金国南下入侵的道路了之后,金国很自然地向左右两边发展了。
右边的高丽,面对突然崛起的强大金国,只能被迫求和并向金国称臣,年年纳贡,岁岁朝贺,并且甘愿当金国的走狗派兵配合金国攻打大乾王朝和征战草原各个部落。
就这样,金国还严重干涉高丽的内政。
完颜吴乞买让王楷废掉他原来的皇后恭睿太后任氏,改娶完颜吴乞买的女儿鄂国公主。
高丽上下其实并不愿意事金。
这主要是因为臣属关系颠倒的巨大落差。
从过去女真部落对高丽的臣服以及高丽对女真的优越感(据传完颜氏还出自高丽),到高丽睿宗时金朝、高丽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再到现在仁宗时高丽成为金朝属国,自然会让高丽人的心理严重失衡。
正如大臣尹彦颐所表达的意见:“女真本我朝人子孙,故为臣仆,相次朝天,近境之人皆属我朝户籍久矣,我朝安得反为臣乎!”
可金国就像强上高丽这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一般,根本就不顾高丽的感受,摆出一副“你不从我,我就揍你”的架势。
高丽打又打不过,讲道理又说不通,还不敢反抗。
最终,王楷只能接受完颜吴乞买的册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高丽国王。
同时,高丽开始使用金朝年号,正式遵奉金之正朔。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