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说网 www.18xs.com,我的特别的少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武术带来的发展契机。至此,峨眉武术已成熟地发展为鼎立中华武术的三大流派之一。
这一时期,峨眉武术更强调功与技,内与外的结合,所谓“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打拳不装桶子,(内功)必定是个空子(门外汉)”。明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右佥都御史唐顺之在观峨眉道人练拳后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见《荆川先生文集》卷二),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人的精湛武功,其硬功,一顿足则“崖石迸裂惊沙走”;其武技“拙里藏机人莫究”;其盘功柔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其内功修为“余奇未竞已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从起势到收势,变化莫测,峨眉武术庄技一体,内修外练,后发先至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吴殳著《手臂录》云:“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抢法,抢法中包括治心,……攻守,审势……破诸器……”等篇。
明末清初,峨眉武术拳种流派已大有发展,晚清湛然法师所著的《拳乘》(残本)开篇就有:“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风义满江湖”的诗句,“一树”指峨眉。“五花”是指灌县的青城,丰都县的青牛,通江县的铁佛,开县的黄陵和涪陵县的点易等五个当时袍哥组织连络的堂口地名。“八叶”是指“四川武术”当时影响面最广,传人最多的“僧、岳、赵、杜、洪、会、字、化”八大武术门派。但《拳乘》(残本)注释中未肯定“僧、岳、赵、杜、洪、会、字、化”等“八叶” 就是“峨眉武术”。除这八大门派之外,还有其它一些门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传人,有的甚至遍及国内外,如明代嘉靖年间由峨眉山碧云,静云两位法师传授下来的八盘掌,经河北文安县董海川在清代嘉庆末年来川习学,苦心习练,结合自己游历江南习学的各家拳法之精华,经八年而创编成“八卦掌”,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又相传峨眉山万年寺旁一道长,在深山观察群猴互斗及蛇兽相搏之态,取猴的机灵和蛇的柔猛融入拳中,创编出“火龙滚”“四平拳”等为主的拳术,因万年寺楹联中有黄林二字,遂取名为“黄林派”;清末仙峰寺太空法师及神灯长老和九老洞清虚道人合作创编了一种吸内外家之长的拳术,因太空法师禅修在子午二时,故称“子午门”。“侠家拳”是侠客李胡子从峨眉山学去的,“白眉拳”是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创,此二拳现流传广东、**、澳门等地,此外,不少由全国各地流传来川的各种拳派,在与峨眉武术多年的交流,融合中逐渐被同化,慢慢也演变成为峨眉拳系中的成员,为峨眉武术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武学内涵。
峨眉武术与少**术、武当武术的风格特点差异。
俗话说:“武以寺名,寺以武显” 少林寺之所以天下闻名,完全是因为禅武结合,相得益彰,集禅武于一身所至。而少**术依托河南少林寺得名,佛文化为少**术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文化基础,佛教系印度传入的外来宗教,而少**术的运动特征又是以外刚为主,故千百年来,武术界俱称少**术为外家功夫。
武当武术依托湖北武当山道教而得名,道家祖师爷李耳(老子)是中国人,唐朝天子姓李,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一度视道教为国教,道文化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武当武术的运动特征又是绵里藏针,以内寓刚,故千百年来被武术界称为内家功夫。
峨眉武术起源于神仙文化,凝聚集合了道、佛学说的精华,充分吸收了历史上三次南北武学在巴蜀大地大融合所带来的优秀基因,这一切,为峨眉武术的广博优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无欲则刚少林宗,专致气柔武当功。三足鼎立平秋色,庄寓刚柔峨眉风
在风格特点上:少**术主要以朴实无华、内静外猛、勇猛强悍著称。以先下手为强、先发制人、不给敌人喘息机会而形成一种技击性强、利于实战的风格。以拳打一条线、威发卧牛地、声如雷、势如火、动如闪电,打人不见形、打了还嫌迟、拳打一气连等特点,而独创一家,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
武当拳以内养行气、外柔而内刚、制敌自卫为目的,其技击原则是舍己从人、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乘势借力,要求斗智不斗力,尚意不尚力。在对敌时,要求化去对方的劲力,而不宜以硬对硬(贵化不贵抗);步走弧形(圈步),进以侧门(从敌方身侧抢进);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心息相依,闪展巧取。
峨眉武术显著的特点是:内修外练、刚柔并济、庄技一体、形神和一。出手指掌当先,身法柔灵步为先,五峰六肘活为先。技击上讲究擒拿封闭,背锁刁揉,钩弹针踢,吞吐浮沉,后发先致;实战中要求粑粘联钩搭、套托随绷挤。在承传彭祖养生精要;博采金顶白云禅师的峨眉十二庄精髓,道教“山中宰相” 范长生,“近代寿仙”李真果的长生久视之术后所形成的“使人在享受健康生活带来乐趣的同时获得长寿的峨眉养生之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拳法秘籍编辑
赞歌
绝艺惊人侠士风,千年击技古今同;勘开玄理树新帜,悟透禅机弃旧功;
假身玉女虚是实,真谛蛾眉有非空;诸家应复昔时面,妙处自然在个中。
拳志
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为道门修炼,佛门正果。
是时,师善击技,喜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另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僻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曰蛾眉拳。后弟子至峨嵋山,偶谐其音,始称峨嵋。此拳名之始末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是以立规,以戒弟子:一曰不言师,二曰不与人较技,三曰不在人前演艺,此其意自明矣。
不言后师,前师永存,技而晦之,自可全身。
心解篇
阴阳易位,乾坤倒转,玉女之拳。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为蛾眉。
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自然功成,无影无形。
意在形外,其体自松,其气自盈,其道自通,内劲通灵,玄妙自生。
意催筋节,每见拙形,人已先知,何堪交锋。意摧形,其动必缓,其形必露。形追意,其势必速,其力必透。是以意比形长,力透强梁;意比形短,打人不远。气沉脚根,入地三分,手近胸膛,意透脊梁,纵透七尺,亦比短强。
劲整者,意整,形整,力整之谓。力透者,意比形长之谓。内劲之旨,气沉力整,意透是也。无柔,刚何以生,无刚柔何以用。
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心如处子,神淡淡而对敌。
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玉女挪莲,形飘飘而迷离。
拔而站矣,沉而发矣,飘而走矣。上拔则虚灵顶劲之谓,下拔则松肩沉肘之谓,前后相拔则力贯指端之谓。遂成浑圆一气。
低姿入地,力从根发,劲整而力聚;高姿飘然,机含万变,泰然而处敌。
形断意不断,势停意不停,敌何机可乘。尔须知:接手之拳,以万对万,不接手之拳,以一对万。接手之拳,以防开打到为最;不接手之拳,以让开 打到为法。男子自是力强,莫与力敌;女子自是质弱,当以法取。
出必向神,彼何功可施;行必移魂,我何式可寻。
身形似箭,嘎然而止,步到手到者,必是周身之劲。意在形内,以意催力。先成步而后发拳者,定是一臂之力。步不至,招无功;面不过,手必空。此一臂长,一脚距之奥妙也,则步入我距必被我踢,而过我手,必被我击矣。
让随之法,如影随形,不接手而知敌意,唯此门径。让者,避其击点而走之,视有却无,近我则越长矣。逼者,过其守点而击之,视无却有,退我则越促矣。
尔擒我,是不欲我逃矣,然此时尔亦不欲逃矣,是尔擒我,等我擒尔耳,击之可矣,又何惧哉。
故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玉女之拳,后发先至,以静制动,内手之秘。
又须知:
轻描淡写,炼神之法,自然中求真,蛾眉门径,功成于不知,拳出于无意,功至化境。
神要静,临敌不能静,有招也无用。
气要稳,临敌不能稳,出手也不狠。
心要狠,出手莫留情,留情必不赢。
机要准,见机莫迟疑,迟疑来不及。
月印千潭,只是一月;说破玄机,只是一理。识之者,谓其妙法横生,无衣无缝,而五体投矣;不识之者,如读天书,隔山打牛而责其狂妄,嗤之以鼻矣。是故告我弟子,识者宝之,不识者哂之,高山流水,阳春白雪,自不足怪也。
高山流水觅知音,一拓白云在深处。
神形说
意者内也,不可见之神也。形者外也,可见之身形也。欲得力整,先须形整;欲得形整,先须意整。是以习技之初步功夫,一曰调身,身松则神顺;二曰调神,神顺则形顺;三曰调形,形顺则力顺。有此三顺,则身自松,神自灵,形自顺,力自整矣。是以欲求形似,先求意是,意是而形是,意非而形非。故曰:”莫叹难,莫叹难,劝尔从里往外练,不在外边在内边;内里通,一身轻,玄纱天机自然生。”此至言之谓也。是以此术也,由里及外之术也。意者内也,形者外也。先练意,后练力,先求松沉,后求柔活,再达刚强,以先天之灵意,导后天之拙力,由是意动形随,力由内发,刚由内生矣,由是则柔而不软刚而不僵矣。由此知之,意到形随者,入门矣;意到形到者,可搏矣;意到形到,未知孰为先后者,则化矣,玄妙之机随意而生矣。
刚柔说
柔者刚之本,刚者柔之用,若欲极刚必力极柔,刚柔相济,蛾眉之本传也。故与敌交手,未发手时,宜松柔灵活,不用一丝一毫之强劲,即松肩沉肘,虚领顶劲,外松内聚,飘然轻灵,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寓随时变化之机而以意示形。
发手时,则迅雷不及掩耳(手在何处便从何处击人),极刚极强(刹时间集全身之力于一拳,有雷霆万钧之力)。
故曰: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出手似闪电,发力如雷霆,静如处女,动若脱兔,其蛾眉之谓也。
然世有以刚求刚而未能刚者,是未知若欲极刚必为极柔之道也。是以习技未达者,多形过于意;造诣较深者,则以意示形。形过于意,拳未发而形先动,骗则人知之,攻则人知之,退则欲收不止,进则欲罢不能。意死,手死,步死,何柔活轻灵之有!以意示形,拳已出而人不知,指东打西,示退而进,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当手者是处皆手而莫辨真假;旁观者,若见放箭而未见开弓。攻也,人不知其所守;守也,人不知其所攻。其变化莫测,玄妙横生,庶几可随必所欲矣。是以刚柔相济之道,蛾眉之本传也。
攻守秘诀
阵:出手一式站方圆,变化四方任周旋。
注:出手阵式,须利于实战,便于攻防,能进能退,能内能让,难人之进,利已之攻,攻守变化,皆可藏于一式之中,使敌无可窥我之变化,如太极之一极生两仪,两生四象,四象变化无穷者是也。其法:万法归一(常叫阵式),玉女挪莲(常叫十字步)。
探:门户不开用手探,宗法步法动中观。
注:遇敌交手,未知敌之技艺若何,不可冒然而攻,宜以虚式引之,叫开门户,牵动步势,窥敌防我所出之宗法步法若何,然后相机而行,伺机而动可也。其法:龙女拂袖(即探手或引手),杏花出墙(单出墙或脚探)。
让:手凶势凶莫怕他,让开一步自枉然。
注:敌我相攻,我身所在之位置,即为敌攻击之目标也。敌若发手,无论何招式,无非欲击我也。我遇敌攻来时,若让开被攻击之位置,则长无论何招何式,必落空矣,让手之中,亦可窥敌之变化矣。其法:移身换影(分小让,大让,磨让)
随:能让能随是高手,如胶似漆紧相连。
注:能让不能随,是被动之守也。此打收手之法。彼来击我,我即让之,彼招发完时,其手必收,其势必顿,我紧随彼之收手跟而击之者,即随也。是以让则避其锐气,随则击其惰归。其法:龙女戏珠(有随前手,随后手,上式随三法)。
藏:若遇藏手莫相连,相连必挨暗中拳。
注:此暗中设伏之法。多以引手,顶手,让手中用之。其法:藏手(引手藏低对脚,直射虎,倒身蹬三式。拦门拳,小让,大让,藏兰花手三式)。
顶:你打我打先打你,欲动已动即动拳。
注:此后发先至,以静制动之法。彼一欲动,或刚一出手,我未等彼之脚到,未等彼之手出,即发手击之,后彼发手,先彼打到,击敌于半式之中,则敌无论何招何式俱不能进矣。其法:玉女按莲(分单顶一法,闪顶二法),玉女抽身(分撤步单顶,大顶二法),裙里腿(用反式,常叫低对脚),一面花(用反式,常叫拦门拳)。
逼:一式牵动莫停留,莫容起手进连环。
注:我头手一出,敌若让我,我头手未发完,二手即连续击之,使敌未有相随之机,即逼也。其法:一面花(用正式),斜插一枝梅(用正式,常叫斜射虎),三步逼(分直,斜三法),倒踩莲(用正式),玉女引路(即开路式),单插花(用正式)。
骗:故开门户诱敌入,以假乱真玄中玄。
注:此欲左故右,欲上故下,欲远故近,欲取故与之法也。式式必有假,真假必同时,须知真遇真时假,假遇假时真,诱编为至关,妙用存乎心,攻其必救,始为真骗。其法:指东打西(分上手,下手,单手三法),裙里腿(用正式,常叫三叫门),重搂脚(用正式)。单叫门,直射虎。
闪:此闪非比他人闪,入得门来始真传。
陆海迎门三不顾,顺风摆柳势法全。
注:此让开打到之法,彼来击我,我于让开被攻击位置之同时,亦发手击敌,与敌同时打到,则敌击为虚,我击为实,使敌未有还手之余地,其必不能逃矣。是为绝手。入了蛾眉门,你打我也打,正是此谓。其法:闭月羞花(即反磨,为斜插一枝梅之反式),沉鱼落雁(即正磨,为玉女引路之反式。),杏花出墙(用反式,即倒身蹬),玉女问路(用反式,即磨踢)。
错:错了还错原非错,玄中更玄确是玄。
入化通神能于此,赢人只用半招拳。
注:拳不接手,一错也;颠倒所用,次非其时,又错也。有此错中之错,则真假无虞,探骗之术无益矣。磨以让为法,错以顶为始。广言其错,式式或错,错中之错,切莫轻说,藏手与错法,乃看家拳中看家拳,非入室弟子,未可轻传,只传其八法,已足其用矣。
看家歌诀
十脚八手:十脚八手拜摩诃
六字真经:陈探让随藏带错
手采边门:手采边门要牢记
脚打中宫:脚打中宫犹可说
心无定意:心无定意情难审
行无定踪:行无定踪势难摸
出乎自然:似无师出自然有
纯乎性灵:如无身躯灵性多
能解此诀:嫡传应识莲花印
方为正宗:正宗须解认拳歌
十脚
裙里腿,倒拖裙,斜插花,倒踩莲,单出墙,穿心脚,玉女问路,燕子穿帘,龙女取珠,观音转莲。
八手
一面花,直射虎,观音转莲,斜插一枝花,玉女按莲,玉女抽身,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六字
字名 其法
陈 玉女挪莲心无定意,行无定踪。似守非守,似攻非攻。
探 龙女拂袖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变幻莫测,幻手无形。
让 移身换影视则有之,动则走之。击则空之,攻则无之。
随 龙女戏珠出手即让,未收即随,不打收手,方是真随。
藏 藏 手似让非让,似顶非顶。非让亦让,非顶亦顶。
错 错 手攻非其时,颠倒所用,阴阳移位,乾坤倒行。
歌诀
站式方圆,探让互掺,顶随相用,逼闪相连。
存乎一心,骗为至关,有勇有谋,变化无端。
空空空,中中中,练到空时方始中,劝君莫学有中有,瞎子点灯白费蜡。
尔来习武,遁入空门,不有中有,不空中空;
习到空时,始达妙音,须知禅机,亦是拳文。
师承十分古来无,能接七分即高徒,若得十分艺,三分须自积。
人站门户莫轻进,四方变化奥妙深,动中取胜尔须记,不欲胜人方胜人。
鸡登步,小拐打,肘底锤,倒翻花,斜来七星点,扯**身扎,入了蛾眉门,你打我也打。
技击要点编辑
孟宪超认为,峨嵋拳是一种技击性很强的拳术,无论是单人练习或双人活手,都十分强调技击性的应用与发挥,并由此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它拳术的要求和特点。下面,就这些方面作一简要阐述,有不当之处,还望同道不吝指正。
手法要求
在手法上,峨嵋拳要求:
一要松柔灵活,不用一丝一毫之强劲。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经常处于随时可以变化的良好状态,才能比较容易地化掉对方的刚劲,才能从极柔状态瞬间转入极刚状态,使暴发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且在手法上应忌生硬和僵直。
二要弹性出手。只有这种出手方法,才会使人体的本能速度得到最大的发挥:攻时自动弹出,使人猝不可防,收时自动弹回,使其欲随不及,反弹之力无法应用。它还能使快速的出手方法与快速的步法协调一致,取得形整而力聚的效果。
三要充分利用一臂之长。拳经中讲:“步不至,抬无功,面不过,手必空。”就是说,如果对方的进攻进不到我的一臂之长的范围之内,那么,它是无法打到我的,因为它的拳也只有一臂之长。但是,他如果为了打我而进入了我的一臂之长的范围内,那么我就可以用闪顶之法先将其击出了,所以峨嵋拳在出手走式中是非常注意这个一臂之长的技击特点的发挥的。它不允许把手臂缩得太短,而是要手臂尽量前伸,并随着灵活多变的步法而灵活伸缩,使对方既摸不着,又离不开,以避开接手拳的长处,发挥不接手拳的特点。
四要手在何处,便从何处击人。这种出手方法拳路近、出手快,又没有预示。决不允许先引手、后发拳的方法,那样既容易暴露攻击意图、又容易为敌所制。
五要“出必问神”。即每有真手出击,必有假手相佐,假式攻其必救,多取人二目,此乃功力难到之处,真手同时打到,使其顾此失彼,接手就必然挨打。不允许没有假动作的直接出击。
眼法要求
峨嵋拳要求:临敌时,要淡然对敌,面部无所表示,使对方无可捉摸,不允许呲牙咧咀,故作怒态,以免自散其神。
交手时,要注一挂余。即只用双眼盯住对方的面部或双眼,用余光挂住其它部位就可以了。不要眼随手动,打哪看哪,也不要左顾右盼,上下环视。那样既容易暴露攻击意图和方向,也容易上敌假动作之当。
身法要求
在身法上:
一要多用高姿式,少用低姿式。高姿式伸缩性大,变化快,低姿式速度慢,不利于周旋。
二要尽量侧身对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被敌攻击的面积,同时也缩小了需要自己防护的范围,而正面走式,露空太大。
三要出拳时尽量保持出击的一条线。以便人在拳后面,进攻中也含着防守,使敌无懈可击。决不要身先上,拳后出,把目标送给对方。
四转换身法时的过渡动作要快,因这往往是露空挨打的时候。且忌身形过缓、转换不灵。
步法要求
峨嵋拳对步法的要求有以下三点:
一,发力时要用跟步。这种步法能在快速走动中发力,能达到最大跨度,也能在快速运动中突然至步,有变化余地。而马步有死角,弓步势易老,不宜采用。
二,走动中要用十字步。拳经中对这种步法的要求是:心无定意,行无定踪,似守非守,似攻非攻。走起来要忽前忽后,忽左忽右,若即若离,若假若真。使对方无法判断我的意图。且忌意死、手死、步死、无轻灵转换之势。
三,变换中要虚实分明。不论走式或发力,峨嵋拳都要求双脚不得同时放实,必须始终保持一脚实,一脚虚的态势,这样才能保持步法转换的轻灵。它不靠硬弓硬马来保持桩架的稳固,而是靠灵活多变的步法来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
意念要求
对意念的要求也有三点:
一,走手时,要把意念放在对方身上,这样做才能使自己处于彻底放松的良好状态。
二,发手时,要把意念放在打击点的后边,这样做,击中时才能形成透力。意比形短是打人不远的。
三,进攻时,要形追意。即你一有进攻的念头,你的身形就要追着这个意念打去。峨嵋拳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意形合一的地步,才会除去技击中的多余动作而快不可挡。不要先起意,后动形,用意去摧着形向前打,那样往往产生未出手,先“示形”的毛病。
单练要求
峨嵋拳家认为:练是为了战的,怎样战就怎样练。
所以峨嵋拳要求在个人单练中要以练单式为主。练时意在形外,设敌如在前方,一式一式的练习。它不允许把各个单式串成套路练习,认为如果那样做,单练时,就会因为照顾上下动作的连贯而降低了每个抗法的功力,交手时,又会因为套路的固定形式而影响了技击灵活性的发挥。
峨嵋拳家认为,单式的练习要用两种方法进行:一是轻描淡写的方法,即练意的方法,以练习劲力的顺达,意念的集中和对拳术内涵的领会。二是练力的方法。“刹那间集全身之力于一拳”,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去拼搏。两种方法必须交替使用,以求得张弛相得,刚柔相济的效果,不允许用平均速度去练习。那是不符合实战中的实际情况的。
对试手的要求
峨嵋拳家认为,这是活手活步前必须进行的基础准备。不进行这一步,就无法进行下一步。这种方法主要由接手,揉手,探手,让手组成。通过练习,使习者掌握与对方交手时的时机感,距离感,以及对对方真假意图的判别和冷攻冷防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只准发半式,不准发全招,思想上也不要认为是在真打,以使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向实战过渡。不允许一上手就真打,全无分寸,那样容易造成伤害,使习者望而生畏而不敢参加练习。
对活手活步的要求
这是在基本掌握技击法则和攻防技巧的基础上,又经过试手练习后所进行的类似实战的攻防练习。习者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则与技巧互为攻防,任意制敌。只有用上了,才算学到了,这是峨嵋派的最后归宿。峨嵋拳家认为,不走完这一步,就不算走完了学习武术的全过程。因此,要求习拳者必须参加这个阶段的训练,否则,就不算学了拳。
对规范与自由的要求
关于规范,峨嵋拳家认为,学拳的前期阶段是一定要讲规矩的,每个招式,每个动作都要十分准确,因为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不这样做,就学不到本拳的特点,打不出本拳的风格。
但是到了后期阶段,学是为了用的,学了拳,不能让拳架成为一种约束,要从拳架中解放出来,自由运用,尽情发挥,使拳技成为自己的一种本能,打起拳来,就要像拳经中所要求的那样:心无定意情难审,行无定踪势难摸,似无师出自然有,若无身躯灵性多。只有这样,才算艺上了身。各自的偏长,各自的技击特点和风格都要在这个时期形成,这是必然的,只要是在不违背峨嵋拳技击法则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就不允许多加指责,以免限制了个人技能的发展。
不接手法
在与敌交手中,峨嵋拳派主张不接手为上策,这是因为:
一,对方出拳若架格摭拦,天下拳术种类繁多,你不可能提前知道各家拳术的变化,就是知道了,也是学不胜学,防不胜防的。
二,攻是主动的,防是被动的,防法跟着对方的手法走,很容易为人所制,倒不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按他的圈套打为好。
三,行家出手,有真有假,接手就可能露空挨打。
四,男子自是力强,莫以力敌,女子自是质弱,当以法取。
因此,峨嵋拳在遇敌交手中,不抬,不架,不格,不拦。它不注重对方出什么手什么脚,只注重对方身体位置的移动和变化。它认为,手和脚都是长在身躯上的。截住了身躯就制住了根本。并认为,面部和身躯在千变万化的攻防中,在攻来的一瞬间是相对不动的,是最容易被攻击的,因为攻来时对方的面部不能不向着我,身躯不能不对着我,步子不能不接近我,这样,我就可以用攻击对方面部,身躯或步子落点的办法来制敌于要收不能,要发未至的半式之中。
从这种主张和要求出发,就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峨嵋拳的技击法则:十字攻守秘决。
攻法简析
阵法:这是与敌周旋时对身法和步法的要求。即要求高姿站式,侧身对敌,小跟步进退,十字步乱敌等,以难敌之前,利己之攻,使敌无懈可击。(未完待续)
武术带来的发展契机。至此,峨眉武术已成熟地发展为鼎立中华武术的三大流派之一。
这一时期,峨眉武术更强调功与技,内与外的结合,所谓“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打拳不装桶子,(内功)必定是个空子(门外汉)”。明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右佥都御史唐顺之在观峨眉道人练拳后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见《荆川先生文集》卷二),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人的精湛武功,其硬功,一顿足则“崖石迸裂惊沙走”;其武技“拙里藏机人莫究”;其盘功柔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其内功修为“余奇未竞已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从起势到收势,变化莫测,峨眉武术庄技一体,内修外练,后发先至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明吴殳著《手臂录》云:“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抢法,抢法中包括治心,……攻守,审势……破诸器……”等篇。
明末清初,峨眉武术拳种流派已大有发展,晚清湛然法师所著的《拳乘》(残本)开篇就有:“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风义满江湖”的诗句,“一树”指峨眉。“五花”是指灌县的青城,丰都县的青牛,通江县的铁佛,开县的黄陵和涪陵县的点易等五个当时袍哥组织连络的堂口地名。“八叶”是指“四川武术”当时影响面最广,传人最多的“僧、岳、赵、杜、洪、会、字、化”八大武术门派。但《拳乘》(残本)注释中未肯定“僧、岳、赵、杜、洪、会、字、化”等“八叶” 就是“峨眉武术”。除这八大门派之外,还有其它一些门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传人,有的甚至遍及国内外,如明代嘉靖年间由峨眉山碧云,静云两位法师传授下来的八盘掌,经河北文安县董海川在清代嘉庆末年来川习学,苦心习练,结合自己游历江南习学的各家拳法之精华,经八年而创编成“八卦掌”,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又相传峨眉山万年寺旁一道长,在深山观察群猴互斗及蛇兽相搏之态,取猴的机灵和蛇的柔猛融入拳中,创编出“火龙滚”“四平拳”等为主的拳术,因万年寺楹联中有黄林二字,遂取名为“黄林派”;清末仙峰寺太空法师及神灯长老和九老洞清虚道人合作创编了一种吸内外家之长的拳术,因太空法师禅修在子午二时,故称“子午门”。“侠家拳”是侠客李胡子从峨眉山学去的,“白眉拳”是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创,此二拳现流传广东、**、澳门等地,此外,不少由全国各地流传来川的各种拳派,在与峨眉武术多年的交流,融合中逐渐被同化,慢慢也演变成为峨眉拳系中的成员,为峨眉武术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武学内涵。
峨眉武术与少**术、武当武术的风格特点差异。
俗话说:“武以寺名,寺以武显” 少林寺之所以天下闻名,完全是因为禅武结合,相得益彰,集禅武于一身所至。而少**术依托河南少林寺得名,佛文化为少**术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文化基础,佛教系印度传入的外来宗教,而少**术的运动特征又是以外刚为主,故千百年来,武术界俱称少**术为外家功夫。
武当武术依托湖北武当山道教而得名,道家祖师爷李耳(老子)是中国人,唐朝天子姓李,唐高宗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一度视道教为国教,道文化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武当武术的运动特征又是绵里藏针,以内寓刚,故千百年来被武术界称为内家功夫。
峨眉武术起源于神仙文化,凝聚集合了道、佛学说的精华,充分吸收了历史上三次南北武学在巴蜀大地大融合所带来的优秀基因,这一切,为峨眉武术的广博优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无欲则刚少林宗,专致气柔武当功。三足鼎立平秋色,庄寓刚柔峨眉风
在风格特点上:少**术主要以朴实无华、内静外猛、勇猛强悍著称。以先下手为强、先发制人、不给敌人喘息机会而形成一种技击性强、利于实战的风格。以拳打一条线、威发卧牛地、声如雷、势如火、动如闪电,打人不见形、打了还嫌迟、拳打一气连等特点,而独创一家,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
武当拳以内养行气、外柔而内刚、制敌自卫为目的,其技击原则是舍己从人、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乘势借力,要求斗智不斗力,尚意不尚力。在对敌时,要求化去对方的劲力,而不宜以硬对硬(贵化不贵抗);步走弧形(圈步),进以侧门(从敌方身侧抢进);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心息相依,闪展巧取。
峨眉武术显著的特点是:内修外练、刚柔并济、庄技一体、形神和一。出手指掌当先,身法柔灵步为先,五峰六肘活为先。技击上讲究擒拿封闭,背锁刁揉,钩弹针踢,吞吐浮沉,后发先致;实战中要求粑粘联钩搭、套托随绷挤。在承传彭祖养生精要;博采金顶白云禅师的峨眉十二庄精髓,道教“山中宰相” 范长生,“近代寿仙”李真果的长生久视之术后所形成的“使人在享受健康生活带来乐趣的同时获得长寿的峨眉养生之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拳法秘籍编辑
赞歌
绝艺惊人侠士风,千年击技古今同;勘开玄理树新帜,悟透禅机弃旧功;
假身玉女虚是实,真谛蛾眉有非空;诸家应复昔时面,妙处自然在个中。
拳志
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为道门修炼,佛门正果。
是时,师善击技,喜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另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僻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曰蛾眉拳。后弟子至峨嵋山,偶谐其音,始称峨嵋。此拳名之始末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是以立规,以戒弟子:一曰不言师,二曰不与人较技,三曰不在人前演艺,此其意自明矣。
不言后师,前师永存,技而晦之,自可全身。
心解篇
阴阳易位,乾坤倒转,玉女之拳。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为蛾眉。
尔以丹田,我以涌泉;尔以根摧,我以梢牵;尔以意求,我以自然;自然功成,无影无形。
意在形外,其体自松,其气自盈,其道自通,内劲通灵,玄妙自生。
意催筋节,每见拙形,人已先知,何堪交锋。意摧形,其动必缓,其形必露。形追意,其势必速,其力必透。是以意比形长,力透强梁;意比形短,打人不远。气沉脚根,入地三分,手近胸膛,意透脊梁,纵透七尺,亦比短强。
劲整者,意整,形整,力整之谓。力透者,意比形长之谓。内劲之旨,气沉力整,意透是也。无柔,刚何以生,无刚柔何以用。
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心如处子,神淡淡而对敌。
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玉女挪莲,形飘飘而迷离。
拔而站矣,沉而发矣,飘而走矣。上拔则虚灵顶劲之谓,下拔则松肩沉肘之谓,前后相拔则力贯指端之谓。遂成浑圆一气。
低姿入地,力从根发,劲整而力聚;高姿飘然,机含万变,泰然而处敌。
形断意不断,势停意不停,敌何机可乘。尔须知:接手之拳,以万对万,不接手之拳,以一对万。接手之拳,以防开打到为最;不接手之拳,以让开 打到为法。男子自是力强,莫与力敌;女子自是质弱,当以法取。
出必向神,彼何功可施;行必移魂,我何式可寻。
身形似箭,嘎然而止,步到手到者,必是周身之劲。意在形内,以意催力。先成步而后发拳者,定是一臂之力。步不至,招无功;面不过,手必空。此一臂长,一脚距之奥妙也,则步入我距必被我踢,而过我手,必被我击矣。
让随之法,如影随形,不接手而知敌意,唯此门径。让者,避其击点而走之,视有却无,近我则越长矣。逼者,过其守点而击之,视无却有,退我则越促矣。
尔擒我,是不欲我逃矣,然此时尔亦不欲逃矣,是尔擒我,等我擒尔耳,击之可矣,又何惧哉。
故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玉女之拳,后发先至,以静制动,内手之秘。
又须知:
轻描淡写,炼神之法,自然中求真,蛾眉门径,功成于不知,拳出于无意,功至化境。
神要静,临敌不能静,有招也无用。
气要稳,临敌不能稳,出手也不狠。
心要狠,出手莫留情,留情必不赢。
机要准,见机莫迟疑,迟疑来不及。
月印千潭,只是一月;说破玄机,只是一理。识之者,谓其妙法横生,无衣无缝,而五体投矣;不识之者,如读天书,隔山打牛而责其狂妄,嗤之以鼻矣。是故告我弟子,识者宝之,不识者哂之,高山流水,阳春白雪,自不足怪也。
高山流水觅知音,一拓白云在深处。
神形说
意者内也,不可见之神也。形者外也,可见之身形也。欲得力整,先须形整;欲得形整,先须意整。是以习技之初步功夫,一曰调身,身松则神顺;二曰调神,神顺则形顺;三曰调形,形顺则力顺。有此三顺,则身自松,神自灵,形自顺,力自整矣。是以欲求形似,先求意是,意是而形是,意非而形非。故曰:”莫叹难,莫叹难,劝尔从里往外练,不在外边在内边;内里通,一身轻,玄纱天机自然生。”此至言之谓也。是以此术也,由里及外之术也。意者内也,形者外也。先练意,后练力,先求松沉,后求柔活,再达刚强,以先天之灵意,导后天之拙力,由是意动形随,力由内发,刚由内生矣,由是则柔而不软刚而不僵矣。由此知之,意到形随者,入门矣;意到形到者,可搏矣;意到形到,未知孰为先后者,则化矣,玄妙之机随意而生矣。
刚柔说
柔者刚之本,刚者柔之用,若欲极刚必力极柔,刚柔相济,蛾眉之本传也。故与敌交手,未发手时,宜松柔灵活,不用一丝一毫之强劲,即松肩沉肘,虚领顶劲,外松内聚,飘然轻灵,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寓随时变化之机而以意示形。
发手时,则迅雷不及掩耳(手在何处便从何处击人),极刚极强(刹时间集全身之力于一拳,有雷霆万钧之力)。
故曰: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出手似闪电,发力如雷霆,静如处女,动若脱兔,其蛾眉之谓也。
然世有以刚求刚而未能刚者,是未知若欲极刚必为极柔之道也。是以习技未达者,多形过于意;造诣较深者,则以意示形。形过于意,拳未发而形先动,骗则人知之,攻则人知之,退则欲收不止,进则欲罢不能。意死,手死,步死,何柔活轻灵之有!以意示形,拳已出而人不知,指东打西,示退而进,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当手者是处皆手而莫辨真假;旁观者,若见放箭而未见开弓。攻也,人不知其所守;守也,人不知其所攻。其变化莫测,玄妙横生,庶几可随必所欲矣。是以刚柔相济之道,蛾眉之本传也。
攻守秘诀
阵:出手一式站方圆,变化四方任周旋。
注:出手阵式,须利于实战,便于攻防,能进能退,能内能让,难人之进,利已之攻,攻守变化,皆可藏于一式之中,使敌无可窥我之变化,如太极之一极生两仪,两生四象,四象变化无穷者是也。其法:万法归一(常叫阵式),玉女挪莲(常叫十字步)。
探:门户不开用手探,宗法步法动中观。
注:遇敌交手,未知敌之技艺若何,不可冒然而攻,宜以虚式引之,叫开门户,牵动步势,窥敌防我所出之宗法步法若何,然后相机而行,伺机而动可也。其法:龙女拂袖(即探手或引手),杏花出墙(单出墙或脚探)。
让:手凶势凶莫怕他,让开一步自枉然。
注:敌我相攻,我身所在之位置,即为敌攻击之目标也。敌若发手,无论何招式,无非欲击我也。我遇敌攻来时,若让开被攻击之位置,则长无论何招何式,必落空矣,让手之中,亦可窥敌之变化矣。其法:移身换影(分小让,大让,磨让)
随:能让能随是高手,如胶似漆紧相连。
注:能让不能随,是被动之守也。此打收手之法。彼来击我,我即让之,彼招发完时,其手必收,其势必顿,我紧随彼之收手跟而击之者,即随也。是以让则避其锐气,随则击其惰归。其法:龙女戏珠(有随前手,随后手,上式随三法)。
藏:若遇藏手莫相连,相连必挨暗中拳。
注:此暗中设伏之法。多以引手,顶手,让手中用之。其法:藏手(引手藏低对脚,直射虎,倒身蹬三式。拦门拳,小让,大让,藏兰花手三式)。
顶:你打我打先打你,欲动已动即动拳。
注:此后发先至,以静制动之法。彼一欲动,或刚一出手,我未等彼之脚到,未等彼之手出,即发手击之,后彼发手,先彼打到,击敌于半式之中,则敌无论何招何式俱不能进矣。其法:玉女按莲(分单顶一法,闪顶二法),玉女抽身(分撤步单顶,大顶二法),裙里腿(用反式,常叫低对脚),一面花(用反式,常叫拦门拳)。
逼:一式牵动莫停留,莫容起手进连环。
注:我头手一出,敌若让我,我头手未发完,二手即连续击之,使敌未有相随之机,即逼也。其法:一面花(用正式),斜插一枝梅(用正式,常叫斜射虎),三步逼(分直,斜三法),倒踩莲(用正式),玉女引路(即开路式),单插花(用正式)。
骗:故开门户诱敌入,以假乱真玄中玄。
注:此欲左故右,欲上故下,欲远故近,欲取故与之法也。式式必有假,真假必同时,须知真遇真时假,假遇假时真,诱编为至关,妙用存乎心,攻其必救,始为真骗。其法:指东打西(分上手,下手,单手三法),裙里腿(用正式,常叫三叫门),重搂脚(用正式)。单叫门,直射虎。
闪:此闪非比他人闪,入得门来始真传。
陆海迎门三不顾,顺风摆柳势法全。
注:此让开打到之法,彼来击我,我于让开被攻击位置之同时,亦发手击敌,与敌同时打到,则敌击为虚,我击为实,使敌未有还手之余地,其必不能逃矣。是为绝手。入了蛾眉门,你打我也打,正是此谓。其法:闭月羞花(即反磨,为斜插一枝梅之反式),沉鱼落雁(即正磨,为玉女引路之反式。),杏花出墙(用反式,即倒身蹬),玉女问路(用反式,即磨踢)。
错:错了还错原非错,玄中更玄确是玄。
入化通神能于此,赢人只用半招拳。
注:拳不接手,一错也;颠倒所用,次非其时,又错也。有此错中之错,则真假无虞,探骗之术无益矣。磨以让为法,错以顶为始。广言其错,式式或错,错中之错,切莫轻说,藏手与错法,乃看家拳中看家拳,非入室弟子,未可轻传,只传其八法,已足其用矣。
看家歌诀
十脚八手:十脚八手拜摩诃
六字真经:陈探让随藏带错
手采边门:手采边门要牢记
脚打中宫:脚打中宫犹可说
心无定意:心无定意情难审
行无定踪:行无定踪势难摸
出乎自然:似无师出自然有
纯乎性灵:如无身躯灵性多
能解此诀:嫡传应识莲花印
方为正宗:正宗须解认拳歌
十脚
裙里腿,倒拖裙,斜插花,倒踩莲,单出墙,穿心脚,玉女问路,燕子穿帘,龙女取珠,观音转莲。
八手
一面花,直射虎,观音转莲,斜插一枝花,玉女按莲,玉女抽身,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六字
字名 其法
陈 玉女挪莲心无定意,行无定踪。似守非守,似攻非攻。
探 龙女拂袖若即若离,若假若真。变幻莫测,幻手无形。
让 移身换影视则有之,动则走之。击则空之,攻则无之。
随 龙女戏珠出手即让,未收即随,不打收手,方是真随。
藏 藏 手似让非让,似顶非顶。非让亦让,非顶亦顶。
错 错 手攻非其时,颠倒所用,阴阳移位,乾坤倒行。
歌诀
站式方圆,探让互掺,顶随相用,逼闪相连。
存乎一心,骗为至关,有勇有谋,变化无端。
空空空,中中中,练到空时方始中,劝君莫学有中有,瞎子点灯白费蜡。
尔来习武,遁入空门,不有中有,不空中空;
习到空时,始达妙音,须知禅机,亦是拳文。
师承十分古来无,能接七分即高徒,若得十分艺,三分须自积。
人站门户莫轻进,四方变化奥妙深,动中取胜尔须记,不欲胜人方胜人。
鸡登步,小拐打,肘底锤,倒翻花,斜来七星点,扯**身扎,入了蛾眉门,你打我也打。
技击要点编辑
孟宪超认为,峨嵋拳是一种技击性很强的拳术,无论是单人练习或双人活手,都十分强调技击性的应用与发挥,并由此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它拳术的要求和特点。下面,就这些方面作一简要阐述,有不当之处,还望同道不吝指正。
手法要求
在手法上,峨嵋拳要求:
一要松柔灵活,不用一丝一毫之强劲。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经常处于随时可以变化的良好状态,才能比较容易地化掉对方的刚劲,才能从极柔状态瞬间转入极刚状态,使暴发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且在手法上应忌生硬和僵直。
二要弹性出手。只有这种出手方法,才会使人体的本能速度得到最大的发挥:攻时自动弹出,使人猝不可防,收时自动弹回,使其欲随不及,反弹之力无法应用。它还能使快速的出手方法与快速的步法协调一致,取得形整而力聚的效果。
三要充分利用一臂之长。拳经中讲:“步不至,抬无功,面不过,手必空。”就是说,如果对方的进攻进不到我的一臂之长的范围之内,那么,它是无法打到我的,因为它的拳也只有一臂之长。但是,他如果为了打我而进入了我的一臂之长的范围内,那么我就可以用闪顶之法先将其击出了,所以峨嵋拳在出手走式中是非常注意这个一臂之长的技击特点的发挥的。它不允许把手臂缩得太短,而是要手臂尽量前伸,并随着灵活多变的步法而灵活伸缩,使对方既摸不着,又离不开,以避开接手拳的长处,发挥不接手拳的特点。
四要手在何处,便从何处击人。这种出手方法拳路近、出手快,又没有预示。决不允许先引手、后发拳的方法,那样既容易暴露攻击意图、又容易为敌所制。
五要“出必问神”。即每有真手出击,必有假手相佐,假式攻其必救,多取人二目,此乃功力难到之处,真手同时打到,使其顾此失彼,接手就必然挨打。不允许没有假动作的直接出击。
眼法要求
峨嵋拳要求:临敌时,要淡然对敌,面部无所表示,使对方无可捉摸,不允许呲牙咧咀,故作怒态,以免自散其神。
交手时,要注一挂余。即只用双眼盯住对方的面部或双眼,用余光挂住其它部位就可以了。不要眼随手动,打哪看哪,也不要左顾右盼,上下环视。那样既容易暴露攻击意图和方向,也容易上敌假动作之当。
身法要求
在身法上:
一要多用高姿式,少用低姿式。高姿式伸缩性大,变化快,低姿式速度慢,不利于周旋。
二要尽量侧身对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被敌攻击的面积,同时也缩小了需要自己防护的范围,而正面走式,露空太大。
三要出拳时尽量保持出击的一条线。以便人在拳后面,进攻中也含着防守,使敌无懈可击。决不要身先上,拳后出,把目标送给对方。
四转换身法时的过渡动作要快,因这往往是露空挨打的时候。且忌身形过缓、转换不灵。
步法要求
峨嵋拳对步法的要求有以下三点:
一,发力时要用跟步。这种步法能在快速走动中发力,能达到最大跨度,也能在快速运动中突然至步,有变化余地。而马步有死角,弓步势易老,不宜采用。
二,走动中要用十字步。拳经中对这种步法的要求是:心无定意,行无定踪,似守非守,似攻非攻。走起来要忽前忽后,忽左忽右,若即若离,若假若真。使对方无法判断我的意图。且忌意死、手死、步死、无轻灵转换之势。
三,变换中要虚实分明。不论走式或发力,峨嵋拳都要求双脚不得同时放实,必须始终保持一脚实,一脚虚的态势,这样才能保持步法转换的轻灵。它不靠硬弓硬马来保持桩架的稳固,而是靠灵活多变的步法来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
意念要求
对意念的要求也有三点:
一,走手时,要把意念放在对方身上,这样做才能使自己处于彻底放松的良好状态。
二,发手时,要把意念放在打击点的后边,这样做,击中时才能形成透力。意比形短是打人不远的。
三,进攻时,要形追意。即你一有进攻的念头,你的身形就要追着这个意念打去。峨嵋拳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意形合一的地步,才会除去技击中的多余动作而快不可挡。不要先起意,后动形,用意去摧着形向前打,那样往往产生未出手,先“示形”的毛病。
单练要求
峨嵋拳家认为:练是为了战的,怎样战就怎样练。
所以峨嵋拳要求在个人单练中要以练单式为主。练时意在形外,设敌如在前方,一式一式的练习。它不允许把各个单式串成套路练习,认为如果那样做,单练时,就会因为照顾上下动作的连贯而降低了每个抗法的功力,交手时,又会因为套路的固定形式而影响了技击灵活性的发挥。
峨嵋拳家认为,单式的练习要用两种方法进行:一是轻描淡写的方法,即练意的方法,以练习劲力的顺达,意念的集中和对拳术内涵的领会。二是练力的方法。“刹那间集全身之力于一拳”,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去拼搏。两种方法必须交替使用,以求得张弛相得,刚柔相济的效果,不允许用平均速度去练习。那是不符合实战中的实际情况的。
对试手的要求
峨嵋拳家认为,这是活手活步前必须进行的基础准备。不进行这一步,就无法进行下一步。这种方法主要由接手,揉手,探手,让手组成。通过练习,使习者掌握与对方交手时的时机感,距离感,以及对对方真假意图的判别和冷攻冷防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只准发半式,不准发全招,思想上也不要认为是在真打,以使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向实战过渡。不允许一上手就真打,全无分寸,那样容易造成伤害,使习者望而生畏而不敢参加练习。
对活手活步的要求
这是在基本掌握技击法则和攻防技巧的基础上,又经过试手练习后所进行的类似实战的攻防练习。习者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则与技巧互为攻防,任意制敌。只有用上了,才算学到了,这是峨嵋派的最后归宿。峨嵋拳家认为,不走完这一步,就不算走完了学习武术的全过程。因此,要求习拳者必须参加这个阶段的训练,否则,就不算学了拳。
对规范与自由的要求
关于规范,峨嵋拳家认为,学拳的前期阶段是一定要讲规矩的,每个招式,每个动作都要十分准确,因为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不这样做,就学不到本拳的特点,打不出本拳的风格。
但是到了后期阶段,学是为了用的,学了拳,不能让拳架成为一种约束,要从拳架中解放出来,自由运用,尽情发挥,使拳技成为自己的一种本能,打起拳来,就要像拳经中所要求的那样:心无定意情难审,行无定踪势难摸,似无师出自然有,若无身躯灵性多。只有这样,才算艺上了身。各自的偏长,各自的技击特点和风格都要在这个时期形成,这是必然的,只要是在不违背峨嵋拳技击法则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就不允许多加指责,以免限制了个人技能的发展。
不接手法
在与敌交手中,峨嵋拳派主张不接手为上策,这是因为:
一,对方出拳若架格摭拦,天下拳术种类繁多,你不可能提前知道各家拳术的变化,就是知道了,也是学不胜学,防不胜防的。
二,攻是主动的,防是被动的,防法跟着对方的手法走,很容易为人所制,倒不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按他的圈套打为好。
三,行家出手,有真有假,接手就可能露空挨打。
四,男子自是力强,莫以力敌,女子自是质弱,当以法取。
因此,峨嵋拳在遇敌交手中,不抬,不架,不格,不拦。它不注重对方出什么手什么脚,只注重对方身体位置的移动和变化。它认为,手和脚都是长在身躯上的。截住了身躯就制住了根本。并认为,面部和身躯在千变万化的攻防中,在攻来的一瞬间是相对不动的,是最容易被攻击的,因为攻来时对方的面部不能不向着我,身躯不能不对着我,步子不能不接近我,这样,我就可以用攻击对方面部,身躯或步子落点的办法来制敌于要收不能,要发未至的半式之中。
从这种主张和要求出发,就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峨嵋拳的技击法则:十字攻守秘决。
攻法简析
阵法:这是与敌周旋时对身法和步法的要求。即要求高姿站式,侧身对敌,小跟步进退,十字步乱敌等,以难敌之前,利己之攻,使敌无懈可击。(未完待续)